灾难压顶,我们选择坚强! ——灾区群众自救互助抗击“4·25”地震纪实

08.05.2015  16:05

龙虎网讯 冰雪绵绵的喜马拉雅,巍然屹立。

波涛滚滚的雅鲁藏布,沧莽奔流。

这些天,多少人牵肠挂肚。这几夜,多少人不曾合眼。发生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强震,牵动北京的心,牵动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心。喜马拉雅大山深处,有我们的骨肉同胞。巨大的自然灾害,可以使山河破碎,却摧不毁重建家园的信念。

地动山摇之后,聂拉木在呻吟、吉隆在哭泣、定日在呼喊。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声令下,解放军、武警官兵、抢险保通队伍、运送物资大军、救死扶伤的天使浩荡赶赴灾区。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声令下,共产党员、驻村干部、驻寺干部、双联户细心帮助受伤心灵重拾生活的信心。

突如其来的灾难,压不倒西藏人民!大灾面前不低头,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就拥有了无穷力量。家园失去,还可以重建。亲人受伤,也正在痊愈。灾难压顶,我们选择坚强。因为有党在,有人在,就有希望在!

大震后挺起不屈脊梁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65岁的扎西是归国藏胞,在樟木已生活35年了。这位乐观的老人家引用了前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里的台词。去年,他贷款45万元,自筹20万元盖了新房。震后撤离时,全家人只带了随身衣物。当来到位于桑珠孜区北郊工业园的过渡安置点时,他的心就放了下来。

温暖的帐篷里,各种生活必备品一应俱全。

谈及撤离时的心情,扎西说:“樟木雨多,地震后容易出危险,不走不行啊。党和政府组织我们撤离是准确的抉择的,与人的生命相比,财产算不了什么。只要有人在,只要双手在,一切都有的。何况有部队帮咱看着呢,只要樟木的山还在,家就也还在。

与扎西老人的坦然相比,樟木镇帮居委会的格桑多吉更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

记者正在桑珠孜区安置点采访的时候,一位黑脸大汉用并不流利的汉语给记者打招呼,他就是格桑多吉。

我的电视看不了,天线有问题。”原来,格桑多吉正在找技术人员帮他调试电视机天线。格桑多吉是夏尔巴人,50多岁,身材壮实,是个单身汉,更是个商人。开放的樟木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地震前,他正准备出境到尼泊尔去收账。

成都那边厂子里催钱。”格桑多吉对记者说,“做人要诚信。人受灾,账还得还。地震后,我联系了成都,告诉他们,钱我一定还。”格桑多吉做的是羽绒生意,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尼泊尔那边卖的登山装备,有许多就是他提供的。“咱中国生产的羽绒。”他伸出右手拇指在记者面前晃了晃说道。

地震并没有夺去格桑多吉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这个像大山一样坚强的汉子,以他的平静告诉了记者,震后,是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不抛弃、不放弃的种种迅速行动,让受灾群众很快从灾害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格桑多吉接着说:“不管它(地震)有多厉害,我该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生意还要继续。”地震中,他的房子倒塌了。他认为,房子倒了能再盖新的,家具破了能再买好的。要说担心,那就是压在废墟里的一件宝贝—自己多年收藏的邮票。

我担心被雨水泡坏了。”格桑多吉略微停顿了一下又说:“不怕,我把它用塑料封的好好的。”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把后一个“”字的音调升得很高,音拖得很长,还配了个扬手的动作。

帐篷里憧憬温馨家园

格桑多吉的担心,很快被聂拉木县县委书记王平作出了全面肯定的回答。

我想说的是,请大家放心!我们在樟木留足了警力。武警官兵与公安民警誓与樟木共存亡。樟木在,家就还在。群众的财产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弯腰走出樟木居委会帐篷,王平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这些安置点里的各项为受灾群众服务的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都得感谢党中央的无私关怀,都得感谢区党委、政府的果断决策!”随后,他用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扫了一眼正在领取生活用品的群众,又大步向另一个居委会走去……

的确如此,受灾群众的情绪之所以能很快平稳下来。与党和政府以高效果断的救灾、安全快速的撤离、全面迅速的安置等一系列出色工作关系密切。我们有党的英明领导,有伟大祖国做后盾,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再大的灾难也不怕!

我很小的时候经历过一次地震,现在的印象是,那时没有人来救我们。”87岁的次仁卓玛老阿妈穿着鲜艳的藏装,戴着青红相间的头巾,两只大大的耳环用绳子挂在耳郭上,一副标准的夏尔巴妇女装扮。

家从别致小楼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帐篷,老阿妈的生活态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一身衣服干干净净,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耳后。

1934年,尼泊尔发生一次大地震时,次仁卓玛只有6岁。那次地震留在她脑海里的,就是震后饥肠辘辘地到处流浪。她说,这次地震后,是党员干部一直照顾她。撤离时是公安民警用警车把她送出樟木镇。

坐在安置点帐篷里,次仁卓玛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她坐在床上休息了一会,便踱步到帐篷外晒太阳,和偶尔路过的熟人温柔地打声招呼,还是保持着延续多年的生活节奏。虽然安置点的海拔比樟木镇高了近2000米,一辈子没有怎么离开过家乡的次仁卓玛时不时会有头疼等高原反应,但能和家人在一起她觉得比什么都重要。

说起十天前的地震,老阿妈语速缓慢、表情平淡,似乎说的是多年前从别人那听来的故事。地震那天,她亲眼看着山上的落石将周围的民房逐个击碎,她家所在的迪斯岗成为樟木镇受损最严重的区域。

我当时在亲戚家喝茶,地震时房子晃得很厉害,同屋的几个人都吓坏了,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赶快出去,而是想起了几个孙子、孙女,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受伤。”次仁卓玛老阿妈膝下共有11个子女,儿孙满堂。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刻,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们成了老人家最大的牵挂。

伴着山谷中雷鸣般的震动和四起的哭喊声,次仁卓玛和同屋的人被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紧急避难的四天四夜中,她依然惦记着不知在何处安顿的家人。直到在安置点陆续见到子女,次仁卓玛那颗悬了几天的心才放了下来。

次仁卓玛老人镇定的情绪也感染了3个孙女。她们是罗珍、丹增和次仁央宗,三个20出头的夏尔巴姑娘正围坐在一起,盘算着去日喀则市找工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