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良:优质文化产品是博物馆效能的第一魅力

08.02.2017  18:38

  新华网南京2月7日电(魏薇)今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被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对文化领域来说,这个工作任务确实务实、重要。我希望这种投入能尽快落实到相关项目和财政部门的行动上。”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就博物馆而言,目前江苏有288座,对小康江苏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多。年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的省内博物馆也还在少数。怎样增进博物馆的社会效能,在传承中谋求新变革,让受众“愿意来”,“喜欢来”,既需要财政支持,也需要博物馆人自身的思考与创新。

  

  “‘十三五’提出,要让博物馆的社会效能翻一番。”龚良列出了一个公式:博物馆的效能=公众参观博物馆的次数×逗留时间×公众的观后评价。吸引公众,还需博物馆不断提升自身的“气质”与魅力。硬件上,博物馆应当提供安静、舒服、安全的服务;打造更完备、更精良的建筑空间和陈展设施等。环境优越、服务周到,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氛围里,搭建起观众与遥远祖先进行沟通的渠道。

  “但博物馆的第一魅力,还是在于要有好的文化产品。”龚良认为,在软件上,博物馆绝不仅仅是拿出藏品进行陈展如此简单,而是在充分了解藏品的属性后,设置一个陈展主题,对藏品进行有机的关联与组合,让藏品成为诉说这段岁月故事、历史风貌的标本。“因此,这需要博物馆人的不断思考,也需要我们加强对博物馆人的培训。

  南京博物院一直致力于将“综合性博物馆”的效能最大化,积极创建集历史探索、文物欣赏、艺术展示、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多样性公共文化空间,并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创新引入多媒体导览系统,增进公众参与感。2017年,南京博物院还将重点引入500余件来自俄罗斯的沙皇俄国皇室文物,与来自北京故宫的有关的文物结合,在相映成辉的比对下搭建两个空间与时代的对话舞台,在特展“法老·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为观众奉上精美的欣赏盛宴。

  针对大小博物馆“冷热不均”的现状,龚良介绍,在江苏,正通过展览联盟、社会教育联盟、博物馆商店联盟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大馆带小馆”的能动优势,在多方努力下,以多元、分众的服务方式吸引观众,将更多的博物馆优质资源与社会共享,从而提升江苏博物馆的总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