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头版刊发金陵中学王鼎宏老师的20年志愿支教感人故事

23.06.2015  13:17

20年走遍100多个县市,60岁到六合当校长——

王鼎宏和他的“支教地图

 

四川阿坝、云南施甸、贵州六盘水……在金陵中学政治组教师办公室里,有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100多个地方,这是该校特级教师王鼎宏的“支教地图”。

从1996年开始利用节假日支教到今年,王鼎宏的支教经历已近20年。如今,年近花甲的他依然坚持在寒暑假、节假日到外地支教,而其他的时间里,则全身心投入到另一种“支教”中——每天从南京到六合来回奔波3个小时,只为让六合农村的孩子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近20年里,支教遍及全国100多个县市

6月16日早上6点50分,家住城东光华路附近的王鼎宏已经来到行知中学对面的路口,等待坐车。不一会,一辆小车停在路口,王鼎宏快速坐上车,直奔六合。

除了省特级教师、金陵中学教师等头衔外,去年9月开始,王鼎宏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六合金陵中学龙湖分校校长,办公地址也由城区转到了六合。

为了方便上下班,新学校给他安排了一辆车。虽然,早上到校得花1小时,晚上回来先把住在河西的老师送回家,然后自己再回家,得花2小时左右,但是王鼎宏一点都不觉得辛苦,“2008年暑假,我到甘肃山丹县支教,火车硬座就坐了35个小时。

1955年出生的王鼎宏,17岁从晓庄师范学院毕业后,就开始任教,到如今已40多年,而他的支教生涯也已近20年。

1996年,在厦门的一次出差中,王鼎宏偶然碰到了一个支教团。“支教团的人看起来都很有文化,免费给人上课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当时我就很想加入!

不久,王鼎宏就如愿了。在给支教团留下联系方式后一段时间,对方就给他打了电话,邀请他一起参与支教,第一站便是四川阿坝。

而此后的每一年节假日、寒暑假,王鼎宏只要接到支教团的电话,便会第一时间收拾行李出发。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给学生上课、为教师培训。“近20年里,我每去一个贫困地区,都会在地图上标注一下,如今支教遍及全国各地100多个县市。”王鼎宏说。

认准了,就会一直干下去!

近20年的支教经历,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充满艰辛!

2002年大年三十,王鼎宏从南京回到扬州老家,身体一直不好的老父亲突然提出让儿子陪他去医院挂个水,接着又让儿子陪他到澡堂洗把澡。王鼎宏一一照做了,但心里嘀咕着,父亲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的,今天怎么了?

年初一早晨,王鼎宏陪老父亲在院子里晒太阳,突然接到北京来的电话:去贵州的支教团年初三就要出发。当天下午王鼎宏就匆匆告别了父母赶回南京准备行装。

告别父母时,一回头,看见母亲在院门口朝我挥手,却不见父亲的身影。我心里隐隐感到不安。”王鼎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有些哽咽。“初四12点多钟飞机刚在贵阳机场着陆,我就接到了父亲过世的消息。当时心中十分难过,没能在父亲辞世的最后时刻陪伴老人家左右,感觉做儿子的没有尽到孝道。

虽然因为支教,连父亲的最后一眼都没能见到,但是王鼎宏并没有因此停下他的支教脚步。支教的地方大多在山区,近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鼎宏身体不好,高血压、高血脂和痛风带来的痛苦时常折磨着他。从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一口气在山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加上西南地区的饮食以酸辣为主,水土不服,刚开始支教时,王鼎宏会上吐下泻发高烧。后来,他就尽可能吃稀饭,有时一顿能吃六碗,这样才有劲上课。

这样的情况让家里人担心不已。“母亲、妻子、儿子,没一个支持的,但是我这人做事就是这样,认准了,就会一直干下去!谁也说服不了我!

干教育不能糊,因为孩子等不起

去年9月,六合区政府决定引进金陵中学的名校资源,把一所新建好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办成金中分校,命名为“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既然合作办学,金陵中学必然要派出骨干教师团队,谁去?

鼎宏,既然你全国各地都去支教,现在六合的学校需要你,干脆就来一次本地的‘支教’吧。”王鼎宏说,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他欣然接下了校长的重担,开始另一种“支教生活”。

新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在校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一般,不少是留守儿童,甚至还有孤儿。“上学期和一名班主任一起走访了10户人家,只有一家父母都在家陪着孩子。这样的家庭氛围如何能把孩子教育好?”王鼎宏说,“我当时就觉得,要想把农村孩子教育好,先得把农村母亲教育好!”王鼎宏决定,先从孩子母亲下手。他号召一批教师,成立了“龙湖母亲学校”,定期把学生母亲请进学校接受家庭教育培训。同时,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他还请来特级教师给老师们上课;为让农村内向的孩子们变得外向活泼,他还鼓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躺在草坪上玩耍……

要改变农村教育的状况,方法不重要,责任心最重要。干教育千万不能糊,因为孩子等不起。”王鼎宏说着,从办公室的书柜里,拿出一只搪瓷杯,上面印着几个大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是1978年3月,王鼎宏在玄武区举办的一次教育活动上发言后,拿到的纪念品。

这个搪瓷杯我一直放在身边,30多年了还像新的一样,每次看到上面的话,对自己都是一种激励,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信仰!”王鼎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