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果树申遗赶考到安顺后发赶超
2017年,“整容”后的黄果树将再次赶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17年,有“石漠化王国”之称的安顺市誓言,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0%,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黄果树是贵州省的旅游龙头,也是安顺市的一张名片,更是安顺林业生态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扇窗口。无论是黄果树,还是安顺市,都曾因为森林植被差,而拖住了发展的后腿。
森林植被孕育了黄果树大瀑布和整个风景区,也是黄果树进入世界自然遗产之门的一张“准考证”和“绿卡”。
1992年,黄果树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由于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质量差、半边街等人工痕迹过重,在第一轮考察中就被拒之门外。同年申遗成功的张家界、九寨沟,旅游收入呈几何级增长,一下子把黄果树甩开了几条街。黄果树有世界一流的资源,却未成为世界一流的景区。这,也成了黄果树、安顺乃至贵州人心中的痛。2000年8月,《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曾以《黄果树成也绿败也绿》为题,报道了黄果树的生态乱象。
经过23年的卧薪尝胆和整容备考,黄果树现在怎么样了?
6月中旬,《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黄果树采访,碰到了来此旅游的深圳人黄国强先生,他说:“10年前的黄果树,脏乱得很,让我好失望。现在的黄果树,又恢复到了纯净的自然原生态,完全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黄果树管委会副调研员、原林业局局长刘作华是黄果树的老林业,他告诉记者:“最近这10多年,是黄果树造林绿化投资力度最大、绿色增长最快的时期。”
刘作华说,黄果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弱,在一些地方,只能爆破大坑,客土造林,森林覆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现在,163平方公里的黄果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15%提升到了43.5%;35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提升到了73%。
10多年之后,记者再次寻访半边街,穿越霞客亭,漫步木栈道,徜徉在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8万个以上的竹林绿海,俯瞰烟波浩渺、奔腾壮阔的大瀑布,聆听隆隆瀑声,感觉神清气爽,不禁感叹:那个当年脏乱嘈杂的半边街都去哪儿了?
半边街整体搬迁到黄果树新城,实施生态覆绿工程,消除了景区人工痕迹,为申遗扫清了一大障碍,无疑是黄果树建设的大手笔。
“拆迁半边街、恢复生态整个投入超过10亿元。”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说。
半边街华丽变身后,一场着眼景观提级改造的战役又已打响,安顺市举全市之力,支持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擦亮安顺的这张绿色“名片”。
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单位和个人捐助的绿色黄果树造林绿化资金就达7000多万元。
6月11日,在黄果树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安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朱桂云说:“没有绿色,就没有未来。加快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造林绿化步伐,着力提升景区生态环境,把黄果树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是打造安顺旅游升级版的需要,也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完美结合的需要。”
回归自然的黄果树,以崭新的姿态艳惊世界,也给了安顺市市长曾永涛厚重的底气。2014年4月28日,在安顺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曾永涛宣布:2017年,安顺要再次为黄果树大瀑布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其实,黄果树的绿色蝶变,只是安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在黄果树加快申遗赶考步伐的同时,整个安顺市正在打一场既艰苦卓绝又精彩纷呈的后发赶超翻身仗。
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的安顺市,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全市9267平方公里,喀斯特面积就占了71.52%,石漠化面积占32.04%。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安顺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6.1%提升到44.63%,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安顺现有造林地多为造林难度极大的石山半石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打一个生态建设翻身仗,2014年7月24日,安顺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造林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4年起到2017年,用3年多时间,使全市105万亩荒山和石漠化山地得到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0%,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说,安顺市作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黔中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和贵州生态旅游龙头地区,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责无旁贷。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就是为人民群众造福。
安顺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冲锋号,发起了总动员。一场规模宏大的造林绿化战役在黔中大地打响,各方力量迅速向生态战场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向林业流动,安顺林业迸发勃勃生机。
安顺市、县(区)两级财政为此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级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各县(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
全市10万民兵在最难啃的硬质山区摆开战场,打造出了座座绿色长城。
西秀区森林覆盖率过去一直在贵州省倒数三位徘徊,2014年,西秀区森林覆盖率一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实现较大提升。西秀区林业绿化局局长舒明玉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创新造林绿化机制模式,引入专业化大公司参与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预计将再提升5个百分点,有望彻底摆脱末位尴尬。”
2014年,安顺市森林覆盖率只有44.63%,要在2017年达到50%,意味着全市绿色版图每年必须增加森林覆盖率近两个百分点。除了远山造林,还必须身边增绿。
古代,有愚公挖平移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的故事;如今,安顺人正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绿化家门口的166座大山,将它们建成一座座山体公园,打造成市民家门口的风景。安顺市委、市政府已连续两年将山体公园建设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中。
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说,安顺是贵州省唯一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市,过去城区只有一个公园,是全国公园最少的地级市之一,城区166座山体公园建成之后,安顺将是全国公园最多的地级市之一。绿意盎然的山水之间,点缀着绿廊亭阁,风景美不胜收,对于安顺人来说,这些都不再是遥远的梦。未来,安顺城区每座山就是一个生态大花园,登上山顶,就可以跳广场舞,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美丽山色,将大大提升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也必将为安顺打造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城市增加亮丽色彩。
一手抓生态、一手抓民生,一手抓森林覆盖率、一手抓林业产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增强“获得感”,是安顺市这场生态建设翻身仗要瞄准的靶心。
“在‘兴林’的同时,必须把‘富民’结合起来,使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让百姓从中得到实惠,这样,才能调动群众造林育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为林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安顺市委副书记胡吉宏说,“绿水青山如何成为金山银山?产业发展是关键。把产业问题解决好,就可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为了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安顺市把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全市发展金刺梨近20万亩,产值超3亿元,带动4万农户参与种植;石漠化程度达80%的关岭县板贵乡,不仅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板贵花椒”品牌,还发展了两万亩火龙果,亩均年收益超过万元;紫云县成功打造了精品葡萄观光产业带……这些产业带的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
周建琨到安顺工作后,市里连续4年召开金刺梨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他年年参加,从没间断过,而且年年讲话,年年到山头地块调研考察,为农民兄弟发展金刺梨出主意,走到哪都推销这种当地少数民族食用的神奇野果,为把小小金刺梨打造成安顺富民大产业付出了不懈努力,被誉为安顺金刺梨的“超级推销员”。目前,安顺市金刺梨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5000亩,迅猛上升到今年的近20万亩,金刺梨加工企业由1家发展到5家,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农民通过种植金刺梨,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家家户户种植金刺梨,建成了别墅村,带火了农家乐乡村游。
2017年,安顺要交出3份考卷,一份是黄果树申遗,一份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一份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安顺人正汇聚强大力量,以滴水穿石的坚韧、人一我十的执著,坚持不懈地实施绿色安顺三年行动计划和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相信他们届时一定能交出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