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声声,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19.09.2017  16:16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耳边回荡,旋律凄美、如泣如诉,诉说的是养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

 

 

 

 

  30年前,一位女大学生、一位护鹤天使、一位来自东北的满族姑娘,用自己如花的年华、奋斗的青春、无私的奉献和短暂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一段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1986年5月,茫茫的黄海滩涂上,年仅22岁的徐秀娟带领着一群与她同样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芦苇荡里引流辟道、垦荒立灶,建起了我国南方第一个珍禽驯养场。从此,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开启了在野外繁殖驯养丹顶鹤的艰难历程。

  人们永远忘不了,30年前的9月16日,时间在这里定格。这一天,徐秀娟在风雨中为了找回飞失的白天鹅,两天两夜没合眼的她,由于疲劳过度,在游泳过复堆河时不幸溺水身亡,成为我国环保战线上因公殉职的第一位烈士。她将如花的年华、奉献的青春、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这美丽的盐城湿地,献给了她心爱的生态保护事业。

  徐秀娟走了,她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宝贵“财富”:她创造了长途运孵丹顶鹤卵两昼夜、行程近两千公里并顺利出壳的国内新记录;在丹顶鹤西部迁徙种最大的越冬地——盐城,创建了第一个鹤类驯养场;建立了系统的越冬地丹顶鹤人工驯养育雏技术规范及管理制度……她更留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了一个地区的品牌、一个系统的楷模、一个行业的典范。

  

 

  

  今年9月16日,是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牺牲30周年的日子。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盐城黄海滩涂上,隆重举行“永远的纪念 永恒的精神——徐秀娟烈士牺牲30周年纪念活动”。  

  

 

  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朱德明,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邹毅实为徐秀娟铜像揭幕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干部职工、公安武警、学校学生、周围群众和慕名前来的游客向徐秀娟烈士铜像献花

 

     伫立在徐秀娟的纪念像前,曾与她在盐城共事过的保护区管理处研究员吕士成仍记得这个女孩带给他的第一印象——清爽的短发、乐观的性格和高度专注的敬业精神。“她第一次来的时候,抱着热水袋,怀揣三枚珍贵的鹤卵,独自挤了两千多公里的火车,丝毫不认为这份差事艰苦。” 

   

 

修葺一新的徐秀娟烈士墓园朝着她生前工作的鹤场

 

 

 

 

 

 

复原后的徐秀娟烈士故居,土坯的墙面、灰砖砌成的灶台、泛黄的生活日记、工作笔记和科技论文,

躺在展览区静静地诉说那段属于热血青年的光辉岁月

 

 

展出的一份1989年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彩印件上,写着这样一行字:

徐秀娟同志因抢救国家财产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

 

 

 

30年的岁月如流水般淌过,但徐秀娟的英勇事迹却没有因时间流逝而被淡忘

鹤园里仙鹤翩翩起舞,鹤鸣声声,诉说着对烈士的思念,捎带着烈士留在人世的精气神,激荡九州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又称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地处江苏省中东部沿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为我国最大的淤涨型海涂湿地自然保护区。盐城珍禽然保护区是盐城市乃至江苏省的重要生态和湿地名片,是国际重要鸟类迁徙通道之一、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热点地区之一。

     盐城珍禽保护区是连接古北界和东洋界鸟类的过渡区域,是拯救一些濒危物种的关键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广袤的滩涂上,每年有800只左右丹顶鹤(占世界野生迁徙种群的近50%)来这里越冬,已有29种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中。每年春秋有300多万只鸻鹬类鸟迁飞经过盐城,有近百万只鸟类在保护区越冬。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11科346属559种,淡水浮游植物7门96种,近海浮游植物190种,其中野大豆、珊瑚菜、野菱、莲,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区内有各类动物2007种,其中浮游动物89种;底栖动物325种;鸟类405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26种,鱼类284种,昆虫508种;哺乳动物31种;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等14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獐、小白额雁、黑脸琵鹭、大天鹅、鸳鸯、灰鹤等8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88种鸟类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保护鸟类。

  经过三十多年,通过几代保护区人的努力,运用全域监控、无人机查巡、海上动力巡护等现代化手段,初步形成了全区域、全天候的巡护体系,实现了核心区的封闭管理,珍稀动物的数量和栖息地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成果斐然,在国际、国内生态保护领域享有盛誉,为省、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灰椋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