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乡射阳,城乡环境面貌今非昔比
如今,行走在射阳县城乡,给人的全新印象是干净整洁。面对城乡环境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许多射阳群众由衷地发出赞叹:“如今,卫生死角清除了,污水沟河整治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花更艳了……环境整治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环境之美。”
打响“攻坚战” 环境大变样
去年年初,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射阳县打响。全县上下围绕“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目标,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70万吨陈年垃圾、5219条1.2万公里河道沟塘、15.1万个需移位草堆、805户破旧房屋、4436个养殖场进行全面整治。至年底,集中整治工作鸣金收兵。全县城乡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画卷。
“我们决不搞形象工程、绝不搞盆景效应,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促进城乡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提振干部状态、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载体,让群众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幸福,让城乡的环境更加生态、更加文明。”在环境整治推进大会上,射阳县委书记戴荣江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射阳县明确要求,把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与生态景观旅游产业和农村现代产业相结合,做到既整治环境又保护民风民俗、既提档升级又传承发扬村庄传统风貌与特色,有机结合历史村庄人文风貌,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创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自然与人文相映衬、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村庄。
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工作思路,射阳县突出规划龙头引导作用,实施规划引导工程,纳入重点整治的村庄均聘请高资质专业规划设计院所进行规划设计;整治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切实做到精心规划、精致整治、全面提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抓好重要节点、重点村落的环境整治,力求“建设一个项目、建成一个精品、改造一片区域、展现一方特色”。
射阳县还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城镇出入口和主要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重点实施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集中与倾斜,集中时段和力量全力突击整治。国道、省道县内沿线两侧按照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标准,重点打造县镇两级重点村,分类打造特色精品,实施房屋出新、村庄美化以及河塘水体、暴露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破败空心房等突出问题的整治,组织实施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沿线村庄形象全面出新。
射阳县积极强化政策配套,创新和完善各项保障扶持机制,推行部门联动服务,严格督查考核,实行分级、分层、分类督查,抓责任落实,抓服务指导;对督查督办意见实行项目化动态掌控,确保整治责任、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大整治后的射阳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走进各个环境综合整治村,只见乡村路道林木掩映,河塘沟渠碧波荡漾,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村头路口,拖运垃圾的厢式货车从身旁缓缓驶过,时不时还看到正在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
一组组镜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忠实地记录和印证了射阳农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政府做实事 百姓心里热
对今年65岁的长荡镇三合村村民胡金殿来说,周围环境如此干净整洁是他想都不曾想到的。在他印象里,家门口的那条河臭了好多年,让他苦不堪言。如今,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另外的景象。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乐呵呵地说:“现在河道干净了,河水也流通了,甚至能淘米洗菜了。这要真的感谢政府。”
在整治工作中,射阳县扎实推行问题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示范工作法。按照阶段性工作目标组织考评,考评结果及时予以公示排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实绩列入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与镇区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报酬挂钩,使全县上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执行力和成效性不断提高。
射阳县县长唐敬说:“环境整治不仅要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更要让人看到我们干部作风和干群关系的改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走访全县226个村和11个社区,带头一周一督查,三天一暗访,就地召开现场会,当场拍板解难题。县镇干部包村驻点,督查组成员与原单位脱钩,进驻各镇区,走村入户巡防检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境整治期间,全县各级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推着一级办,一级给一级做示范,推动干部思想转变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形象转变在一线。
海河镇三河村第四村民小组组长许祥安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看到村里到处收拾得清清爽爽,心里特别敞亮。环境整治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我们打心眼里拥护。”他还特别介绍说:“整治河道最难的就是拔除长年长在水里的杂草,这些有害植物不弄干净,河道永远清爽不了,起初老百姓怕冷不愿下水,镇村干部就带头穿着水裤下河去拔,老百姓看着也纷纷跟着一起下去,天寒地冻在水里一站就是大半天……”
环境靠管护 管护靠机制
“三分整治,七分管理”。按照这一思维理念,射阳县把城乡环境长效管理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治理工作实现从抓点示范向纵深推进、从治标起步向标本兼治、从“突击型”向“常态化”转变。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公厕“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完善。
“县城15条主干道实行16小时全天候保洁制,落实片区和小组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环卫长效管理指挥系统,增加60部手台,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县环卫处负责人介绍说。全县2015年新购冲洗一体化扫路车2辆、吊桶车5辆、保洁车90辆、护栏冲洗车1辆、垃圾桶1200只,新增能源车53辆,机械化清扫率由过去的40%提升到75%,机械化作业率明显提高,城市环境得到长效管护得到有力保障,县城环境治理迈上了更高台阶。
在农村,射阳县从治理污水和固体垃圾入手,严格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着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五级网络”建设,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延伸。随着环境面貌与思维认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方便、快捷的生活。
“现在垃圾收运都是密封的,一点都闻不到臭味。”四明镇牡丹村的王大爷介绍,以前村里根本没有垃圾运输车,大多以填埋或堆积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就算有三轮车推运,发臭不说,还边走边掉。“这下好了,遇到收运垃圾的不用绕道走,环境好了,空气也就更好了”。去年该村修建了垃圾压缩式中转站1座,有固定点垃圾桶、垃圾箱,还有保洁员定时、定点收集。
射阳县农环中心负责人介绍,全县各镇区都已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体系,新建垃圾池14019座,摆放垃圾桶31262只,建成垃圾压缩式中转站15座,配备垃圾运输车35辆,市场化外包启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各镇居民聚集点都有垃圾收集点,由各镇统一回收后清运到县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与此同时,全县所有村居全部“量身定制”出台了符合本村实际、群众普遍接受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农村环境、农民管护”的主体作用,逐步改进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不少乡镇还开拓思路,积极探索管护环境的新办法。
海河镇开展“模范示范村”和“文明户”评比、海通镇每村10户创评“和美人家”,深入激发村民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兴桥镇、特庸镇聘用农民保洁员,兼当环境整治宣传员和环境文明监督员。长荡镇绘制“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责任图”,班子成员挂钩到村,机关人员挂钩到组,常态化管护。盘湾镇统一招标农村保洁公司,不仅有力保障了环境整治效果,还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生计问题……
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城乡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营造了广大干群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 魏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