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的书房"秘密":桌上玩偶举不举红花有含义
性格爽朗,快人快语。在电话里约时间探访书房时,就强烈感受到鲁敏的风格。名声在外,但一点架子也无,就如邻家女孩。这样的女作家拥有什么样的书房呢?
鲁敏语录
书柜里书太多了,常常找不到书。我常常希望书能像人一样,你一喊它名字它就跳出来。
对我来说,阅读带来的快乐,远远超过K歌、喝茶、逛街、饭局……从时间成本上看,它的性价比最高、给我的收益也最大。
最好的阅读空间并不见得是书房。厨房也会放一本书,等锅开的时候翻翻。这时会很开心,感觉这个阅读的时间是自己“赚”出来的。
鲁敏简介
鲁敏,已出版《我以虚妄为业》《小流放》《九种忧伤》《墙上的父亲》《纸醉》《取景器》《离歌》《惹尘埃》《伴宴》等合集,长篇单行本《六人晚餐》《此情无法投递》《百恼汇》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中国小说双年奖、郁达夫文学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年度青年作家奖”,入选“未来大家TOP20”、“台湾联合文学华文小说界(20 under 40)”等。2010年,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译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语、韩语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书房,不仅仅是用来读书的
鲁敏的住宅分上下两层,书房在楼上。有意思的是,楼上40多平米的空间又隔成两部分。
外面稍大的部分与露台相联,一排矮书橱依墙而立,矮书橱的顶部放着一排别致的工艺品——小人偶、奇石、瓷瓶等。矮书橱的对面,靠墙放着小茶几,上面摆着茶具等杂物,主人所获得的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双年奖等奖杯被挤在最里面的角落里,很不起眼。鲁敏说,大部分的奖牌像鲁迅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人民文学奖等都收在储藏室,“搁上那两个是因为有点儿设计感。”
里面又是一间书房,两面墙的L形齐顶书橱,层层排放的书里间或也有不少摆件、私人照片。对面是一张书桌贴墙而放,上面一台笔记本电脑,这就是鲁敏写作的地方。
一个人要用这么大的书房?其实,对鲁敏来说,书房不仅是用来读书的,也可以在书房发呆,沉思,反省,跟自己相处——拥有一个书房,就拥有一个可以独处、可以放置自己精神的空间。
在鲁敏的书房里,人偶、动物摆件等小玩意儿特别多。对此,她如此解释:“书房对作家来说,有时候是天堂,也有时候是地狱,大部分时候你是非常孤独的。”
阅读,还是要吃点“粗粮”
阅读是作家职业构成的一部分,鲁敏觉得这一重要的构成,甚至比写还要重要。因此,对阅读,她也有很多自己独特的理解。
虽然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各人所好,但鲁敏发现现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阅读一些比较“甜”的东西,比如某本书读得很舒服,很愉快,看了哈哈大笑。她认为,这些“甜”的东西,并非不能读,但阅读就像人吃东西一样,不能光吃那些香甜、油炸、可口的东西,如果有可能的话,阅读有时要像我们对待健康一样,吃一点粗粮,也就是啃一些比较难读的书,那才是真正能补养你精神与灵魂的阅读。
那么读什么书好呢,朋友们不妨关注她的个人微博,她经常在上面推荐图书、电影呢。
不读什么,比读什么更重要
对当下年轻人来说,可阅读的书籍之丰富,远超前人。在这样的福气里,鲁敏觉得“不读什么比读什么更重要”。
鲁敏有个习惯,在需要集中精力“写字儿”的时候,就会把手机、电脑断网。因为她发觉网络对自己有一种肤浅的诱惑,比如总想看看微信朋友圈什么的,不如干脆“自我隔绝为一个孤岛”。她说,现在信息爆炸,出版业非常发达,每天的新书排山倒海般过来。因此,一个人学会不读什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东西你只能图得一时快感,并不能带来健康的养分。比如现在微信圈里有许多“你不得不看的十大……”要学会控制自己、拒绝阅读。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来读更有价值的东西。(张筠 文/摄)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