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现代农业阔步前行 绿野田畴风光无限

29.07.2016  04:07
        高邮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高邮市紧紧围绕建设更加“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的现代化新高邮的总体要求,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现代农业发展势头一年好于一年,发展成效也一年优于一年,绿色田野上到处风光无限。
        粮食生产五连增现代农业量质升
        农业是安民产业、基础产业,也是高邮的富民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高邮市农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生产连创新高,实现了“五连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稳增长。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达6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7%。粮食生产围绕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大力推进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高产增效创建和“亩产吨粮县”创建,推动粮食平稳增产。2015年全市粮食亩产达1050公斤,比2010年增加100公斤,平均增幅达1.8%,连续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市)。
        高邮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高邮市现代农业建设量质齐升。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高效农(渔)业园区面积累计达58.06万亩,其中高效设施农业和设施渔业面积每年分别新增2万亩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15.4%,高效设施渔业比重达20.6%。高邮鸭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省首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014年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5年底批准为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邮湖大闸蟹现代化养殖精品园等10个农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扬州市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我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县市。
        产业化经营效果好生态环境更优
        高邮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围绕高邮鸭、扬州鹅、特种水产和优质粮油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拥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扬州市级36家、高邮市级32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比“十一五”期末增加52家,其中省级和扬州市级分别增加6家、23家。
        农业龙头企业运行质量逐步提升。2015年,全市85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35亿元,利润4.2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分别较上年提高10%、5%、8%。高邮鸭连片特色产业基地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扬州鹅、特种水产和优质粮油特色产业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推进绿化工程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0.1万亩,到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3%,林木覆盖率达到23.7%,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6900户,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秸秆联户集中供气工程66个,秸秆大型集中沼气工程1个。新建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32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13处;新建秸秆生物反应堆项目2个、秸秆固化成型点项目7个、(下转三版)(上接一版)秸秆食用菌基料项目3个、秸秆收贮点项目9个、秸秆预处理站项目8个,逐步实现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5年来,高邮市以罗氏沼虾“富营养化”水质治理为核心,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尾水处理养殖技术,控制养殖尾水排放,净化养殖环境;以耕地质量保护为核心,建成高标准粮田2.6万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831万亩次,增加了土壤有机投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为农业持续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科技服务能力强农产品监管水平高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高邮市坚持农业科技与人才兴农强农并举,以农业科技进步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
        5年来,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都有一批院所作技术支撑,建有院士或博士后工作站3家、国家级科技研发分中心2家。扬州日兴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利用废弃虾蟹壳开发壳聚糖,广泛用于造纸助剂和保健品,从过去单纯提炼甲壳素延伸到壳聚糖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获发明专利11项,适用新型专利4项;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和中科院天津生物研究所合作,利用虾壳、鱼骨等下脚料开发出虾精调味品和鱼骨糜等新产品,获新产品开发专利5项;江苏高邮鸭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家禽所和江苏牧院合作,培育的“苏邮1号”蛋鸭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年来,全市以植保专业化服务为抓手,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实现了市、乡、村三级组织全覆盖。拥有植保专业合作社71个,拥有机动、电动防控机械4910台套,其中大中型防控机械530台;专业防治队伍262个,参与服务人员5680余人。
        5年来,高邮市建成了江苏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水稻65万亩、小麦62万亩;拥有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分别是高邮鸭标准化示范区、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绿色及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分别是周巷镇超高茬麦田套稻标准化示范区、开发区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扬州鹅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了省级高邮市葡萄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到2015年底,全市共建设“三品”基地面积1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4%。红太阳蛋品、双兔大米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戚伍水产品、秦邮蛋品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秦邮”牌商标在2014年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
        从全市监督抽检各类农产品来看,全年共定性监测各类农产品1万份以上,蔬菜农药残留总体平均合格率为99.1%;瘦肉精”监督抽检5000样次以上、合格率100%,水产品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监督抽检500样次以上、合格率100%;生鲜乳违禁物残留监测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合格率。生鲜乳、水产品、畜产品合格率均达到100%,保持了较高水平。
        农机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有保障
        今年麦收,高邮市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烂麦场”天气。然而连续的阴雨,并没有完全影响老百姓的麦收,全市84万多亩小麦在2800多台收割机和400多台烘干机的动力保障下,基本上实现了颗粒归仓,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农民朋友高兴地说,幸亏近几年农机化水平不断发展,否则,像今年这样的恶劣天气要在几年前,小麦肯定要泡汤了。
        如今,无论是夏收夏栽季节,还是秋收秋播期间,行走在秦邮大地上,放眼于广阔田野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动场面难得一见,映入眼帘的是“遍地铁牛遍地歌”:机收小麦机插秧、机割水稻机播麦、机械化秸秆还田......场景现代又气派。许多老农民感慨,过去从收到种没日没夜忙一年,而今从种到收轻轻松松忙几天。
        高邮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高邮市立足“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的工作思路,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推动、机制创新等综合措施,进入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实现农业生产由人、机并用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大跨越,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抗灾保丰收,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70.9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3.2万千瓦,增幅23%;大中型拖拉机1868台,比“十一五”末增加496台,增幅35.8%,其中75马力以上的大中拖1039台,是“十一五”末的129倍;插秧机3972标台,比“十一五”末增长102%,其中乘坐式插秧机537台,是“十一五”末的17.9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792台,比“十一五”末增长3%;高性能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植保飞机)12台,实现了“十一五”末零的突破;粮食烘干机307台,是“十一五”末的14.6倍。
作者:陆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