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邮夏粮收购形势认识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10.03.2016  14:35

 

  受高政策性粮食库存,低市场粮食价格影响,目前高邮国有企业粮食仓容爆满。现距离今年夏粮收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政策性粮食没有出库造成仓容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今年夏粮收购,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调查摸底,充分认清夏粮收购严峻形势

每年的夏粮收购,都是本地国有粮食企业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面对今年的形势,粮食企业所面对的困难更多,任务更艰巨,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本地农民售粮意愿强烈、上市时间比较集中。受区域气候条件、消费习惯影响,梅雨季节小麦不易保管,居民口粮主要以大米为主,所以高邮及整个里下河地区,农民种植的小麦在收获后都会在第一时间上市流通,上市量大,上市时间集中,也就在十天半个月时间,短时间大批量上市对市场的冲击、给企业收购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二是今年仓容不足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市仓容爆满,全市国有企业有效仓容28万吨左右,目前现有库存有29万多吨,其中,政策性粮库存就有近26万吨,另外还有部分地方储备及商品粮库存,全市33个国有企业库点全部存有托市粮,夏粮收购,已经到了无仓可腾的地步。夏粮收购前预计能腾出和新增有效仓容2万吨,如果按正常年景国有企业收购23万吨计算,夏粮收购将有近21万吨的仓容缺口。

  三是本地面粉加工企业无法分流大部分社会余粮。根据多年统计,我市夏粮正常小麦产量在35万吨左右,商品量在33万左右,小麦的本地收购份额,国有企业要占到三分之二强,非国有加工企业收购占三分之一弱,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市小麦收购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是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夏粮收购前,国有企业腾不出仓容,夏粮收购之际势必会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

  二、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化解仓容不足矛盾

  做好夏粮收购,需要早着打算,多方协调,多管齐下。对高邮目前谋划夏收购准备措施的思路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正视存在问题着力鼓与呼。考虑到今年夏粮收购可能面对的严峻形势,高邮地方粮食部门自春节前后就开始认真思考,未雨绸缪,对内做好宣传,自我加压,提高各企业的思想认识。对今年粮食经营策略上做调整,在严控风险上前提下,鼓励基层企业搞活经营,扩大自主收购经营比例,扩大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出售余粮。同时,积极呼吁,向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反应实际存在的问题,争取上级部门、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夏粮收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重视,帮助解决困难,做好舆论正面引导。地方政府在了解情况后,也在第一时间到粮食部门来实地调研、指导工作。

  二是挖掘自身潜力着力建与修。首先是加快三垛粮库扩建仓房进度,保证新建的1万吨仓容在夏粮收购前投入使用。其次,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对国有企业部分老旧仓房和终止出租合同提前回收的仓房进行修缮,估计增加4000吨左右仓容。

  三是努力腾并仓容着力轮与销。提前轮出地方粮食储备,为了腾仓增容,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轮出15年轮入的小麦;下一步,还要向市政府报告,择机轮出地储稻谷腾仓收麦。加大促销压库力度,至目前已经将2015年收购的商品粮小麦全部销售出库,腾出一定仓容场地;同时做好与本地外地用粮企业客户对接,在政策粮一旦启动拍卖时,确保政策性粮食的成交率。

四是扩大收储能力着力搭与租。从高邮目前状况来看,要扩大收储能力解决夏粮收购仓容紧缺的问题,最现实有效有办法是政策性粮收购要允许国有企业搭建露囤、罩棚和租借社会仓容进行收购。国有企业优势就是点多有场地,容许利用罩棚和搭建露囤进行收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卖粮难”问题。另外,更有效的办法是租借社会仓容,我们初步调查,目前我市可用于夏粮收购的社会仓容在15万吨左右,如果把这部门仓容利用起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夏粮收购仓容不足矛盾。

  三、攻坚推进,凝聚合力突破仓容紧张瓶颈

  在我们应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中,有一些方面在政策、程序、资金方面还存在瓶颈需要突破。

  一是租仓搭建露囤需要跨越政策门坎。目前在租用社会仓容这一块,为防范风险,设定了一定前置条件。但是在2015年稻谷最低价收购资格审核过程中,本区域能租用的非国有企业仓房,因企业相关产权、债务、银行的信用等级达不到要求等方面原因,尚难获得最低价委托收储资格。对于利用罩棚和搭建露囤参与托市粮收购,目前政策也不允许。而租仓和搭建露囤是目前能解决今年夏粮收购仓容紧缺矛盾最切实可行办法,因此参与托市粮收购的非国有企业准入条件需要在政策或程序上作相应的调整。比如,如果相关非国有企业达不到条件,也可以委托地方国有粮食部门出面租仓,我市地方政府也有意愿出面协调解决相关矛盾,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而由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租用社会仓容并负责政策性粮的收、保、调,既方便监管,也可以规避风险。

  二是修缮搭建租借需要解决资金来源。为解决仓容不足,修缮搭建租借都需要支出一定的费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需要各级政府给予这方面的资金支持。

  三是消化托市库存需要突破市场瓶颈。目前产粮区托市粮库存高企,上市拍卖的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成交率较低。政策性粮食处于高位,既降低地方粮食部门仓库周转量,给仓储保管带来压力,也造成农民“卖粮难”,给产粮区粮食持续稳定生产带来影响。另外,粮食的长期保管也会使粮食的品质下降。而消化托市粮库存,最终还需要通过市场价格调节,因此,从维护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加大对产粮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给予产粮大县(市)一定的销售出库补贴,以加强政策性粮食出库进度,这样的销售补贴政策,在过去帮助产粮区去库存方面就起到过积极作用。

      总之,面对今年夏粮收购可能的严峻形势,作为地方粮食部门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为稳定产粮区的粮食生产,帮助农民出售粮食,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及早拿出可以实施的方案,让地方粮食部门和基层企业能足够时间早作打算、提前准备、避免仓促应战,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杨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