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受降仪式,她就站在粟裕身旁 当年16岁的她是新四军一名文艺兵
受降仪式场景
进入高邮城后,陈秀岚特地到照相馆拍下这幅照片 用风筝散发传单(作者:陈景国) 陈秀岚回忆70年前往事
位于扬州市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的公园礼堂,是高邮战役新四军受降地旧址。1945年12月25日深夜,日军在此向我新四军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新四军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受降仪式,也是日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投降的最后一次受降仪式。当年参加受降仪式的亲历者——今年87岁的抗战老兵陈秀岚,向江南时报记者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的“高邮受降”仪式。江南时报记者童金德
花季少女陈秀岚投身新四军成文艺兵
1928年出生的陈秀岚原籍上海人。现在已经在扬州市广陵区南柳巷安度晚年的她,得知江南时报记者要采访“抗战”的事情显得十分热情。
陈秀岚告诉记者,只因为自己的父亲在上海杀死过日本人,为了躲避报复,她的父亲举家迁移到扬州市高邮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那时陈秀岚只有3岁。陈秀岚说,由于她的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即便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一直反对她上学。
就在陈秀岚12岁的时候,有新四军来到高邮开展工作。让陈秀岚惊喜的是,新四军队伍中居然有女同志出现。陈秀岚对记者说,当年看到新四军女战士穿着军装的样子,很让她羡慕,于是就萌生了参加新四军的想法。面对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新四军首长自然拒绝了她的请求。
就在陈秀岚自感走投无路的时候,高邮县中开始对外招生,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参加新四军。陈秀岚得知此事可喜坏了。后来陈秀岚凭借自己的倔强劲,终于打动了负责招生的老师,进入到高邮县中上学。陈秀岚说,这个高邮县中实际是为新四军培养人才的。
“在高邮县中上了半年多时间的学,我就加入到新四军队伍。”那时的陈秀岚心想,参加了抗日队伍,就再也不用回家了。
部队首长考虑到陈秀岚的年龄太小,将其安排当护士,后来将陈秀岚分配到文工团,让她成为一名新四军文艺兵。
战前文艺兵用风筝向战士们散发传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作为部队文工团一名战士,在得知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后,我的干劲更足了。”陈秀岚回忆当年情景说,那时的文工团任务是到老百姓中宣传,鼓励适龄青年加入新四军打鬼子。
而到1945年12月25日主攻高邮城,也就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役”之前,为了减少伤亡,新四军部队在做好攻城的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的政治攻势,以打一场攻心战。此时,陈秀岚所在的文工团就成了这场攻心战的主力。
“天寒地冻破衣裳,你为谁人守城墙,不如跑出城门外,弃暗投明求解放。”陈秀岚回忆当年他们制作的打油诗还朗朗上口。陈秀岚说,由于日本鬼子的头目封锁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鬼子兵们还在盲目为天皇卖命。为此,陈秀岚和她的战友们,就将这些打油诗制成传单用弓箭和风筝等方式,将传单送进城里。
此外,陈秀岚还记得,她和日本反战同盟及朝鲜战友,用土喇叭向守城的日伪军喊话,劝他们早日放下武器,不要抵抗。他们还用留声机播放了《思乡曲》,以此来涣散日伪军的军心,这种宣传攻势的确涣散了军心。陈秀岚说,一次,她和另外两名战友,轻松将两个到城外修铁丝网的日本兵抓获,整个过程中两个日本兵没有任何抵抗。
亲历高邮受降仪式一切历历在目
在高邮熙和巷东边不远处有一个花园叫众乐园,园中有几幢楼房。这里草木茂盛,繁花似锦。日军侵占高邮后看中这里,便在周围架起电网,将高邮派遣军的最高司令部设在这里,名为“洪部”。陈秀岚称,这个“洪部”就是当年日本鬼子在高邮受降的地方。70年后的今天,江南时报记者看到,昔日的日军“洪部”已经被建成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并于2014年12月26日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于70年前这场“受降仪式”,陈秀岚至今念念不忘。她向记者介绍当时受降仪式场景:在举行仪式的大厅里事先已摆好一排长桌子,桌子上铺着黄军毯。在长桌后面正中间坐着韩念龙和谢云晖两位主任。他们的左右是助手、警卫和翻译;长桌的左边站着我军参加受降仪式的指战员代表;长桌的右边站着两排日军军官。新四军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以新四军代表的身份命令日军大佐岩崎传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装,交出武器,无条件投降。岩崎大佐解下身上的指挥刀放在桌子上,向韩念龙等我军领导人行军礼后,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毕恭毕敬地呈送给韩念龙,然后退在一边。
而让陈秀岚至今还倍感自豪的是,在当年日本鬼子受降仪式现场,她就站在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身旁。陈秀岚说,当时,虽然粟裕也参加了受降仪式,但是,他微笑着与陈秀岚这些普通士兵一起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了整个受降仪式,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
相关链接:
高邮城高墙厚碉堡林立,工事坚固河道纵横且易守难攻,素有“运河铁锁”之称。东为“武宁门”,地处今天的中医院;南为“望云门”,地处今天的南门天桥;西为“建义门”,地处原水泥厂至极乐庵处;北为“制胜门”,地处今天的北门大街菜场。
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于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亲自部署和指挥的高邮战役,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4个多月、日本政府及中国战区侵华日军签署投降书3个多月后,新四军通过激烈战斗全歼拒降之敌、收复被占地区的一次重大战役。
“高邮战役”的胜利,以1:1.5的微弱优势、以伤400余、亡200多位新四军战士的生命为代价,是新四军建军以来较大规模的“对日打援攻坚战”,它在日本帝国主义签署投降书以后,给了拒降的日伪军以“最有力的教训”,打破了国民党“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大大改善了华中南线战略态势,为我军战略战术的转变和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斗条件。
高邮战役作为中共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战役,是新四军对日作战的最后一役,也是全国对日作战的最后一役;高邮成为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两县市之一;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寇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仪式。高邮战役为抗日战争画上圆满的“句号”,已经载入史册,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人民军队历史上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