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取消"小高考" 计分改为五六门算总分
“建议取消‘小高考’加分,五门或六门算高考总分。”浙江、上海的新高考方案已经出台,江苏的尚未公布。昨天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联组会议上,高考再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省政协委员、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代表教育二组发言,建议未来的江苏高考方案,总分要增加,以拉大考生区分度,同时应取消“小高考”加分,避免分分计较。
委员建言新高考方案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文理科将不分科;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江苏的新方案将遵循国家的原则来制订。邹正呼吁,江苏省的高考方案应广泛征求民意,特别是广大中学一线校长、老师的意见,借鉴外地方案,分步实施。
取消“小高考”加分
邹正说,首先大家建议取消“小高考”加分的政策。“一来学业水平考试属于合格性考试,而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两者没有加和性;二是学业水平考试放在学期中间打断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部分学科教师的季节性工作量失衡;三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建议未来将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力交给学校。高中实行学年学分制的管理方式,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学分量,校长就有权发高中毕业证。
高考三门计分增为五六门计分
江苏正在执行的2008年高考方案,是语数外算总分,其他两门计等第,总分值和其他省份相比不高。邹正认为,这会造成在某一分数段人数过度集中,拉不开距离,可称之为过度扁平化。若能五门或六门算总分就会避免扁平化的问题。委员们希望能把另外两门或三门算分数。
综合素质评价,不走过场要重个性
在国家方案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一部分,不过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走个过场。邹正说,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写实性、个性化;老师的评价要把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等写到位,而不是泛泛而谈,尽讲好话。
高考频度不宜过大,英语“听说”一年两次可行
委员们还建议,考试的频度不宜过大,因为高考是国家级考试,要求很高,要占用学校做考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高考,次数多会消耗过多的社会资源。英语听说一年两次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提醒
高考要有利选才 不能只为高分
邹正表示,目前江苏的高考方案过分地强化了语、数、外,削弱了理、化、生。功利化的高考方式使几届学生的理、化水平下降。邹正是化学特级教师,对化学学科的师资情况有发言权,他说,南京市这几年进化学老师很少,将来化学老师可能出现断层。同时,高考方案应尽量考虑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有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鼓励学生仅仅从得高分的角度选科。
记者追访
趋利选科 化学受冷落
委员们提到的问题是否普遍存在?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进一步了解。“的确之前选化学的学生特别少,有的学校甚至一届高三都没有选考化学的。”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而委员们提到的老师季节性工作量失衡,也的确存在,“小高考”是每年3月份考,考完后这门课就不排在课表里了,相应的老师也没事干了,有的老师只能到学校招办去帮忙招生。
副省长回应江苏高考方案
既要符合国家要求
又要有江苏特色
现场,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表示,“高考方案的改革,刚才邹校长提了很好的建议,我们下一步将抓紧研究。高考方案国家有刚性的‘3+3’的要求,这个不能改,我们既要符合国家要求,又要有江苏特色,既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要有利于人才培养。要体现江苏的创新,也请大家继续关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高考改革时间表已经确定,最迟2017年出台新高考方案,2017年入学的高一学生适用。
花絮
“特邀代表” 现场送书给副省长
昨天上午,在“加快教育领域改革,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联组会议上,还有特邀代表人士参加,他们来自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在主持人的提示下,坐在会场后排的一位中年人走到话筒前:“我叫刘百宁,1978年考上浙江大学,1984年公派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博……”随后,刘百宁以爱迪生的一句名言进入主题,“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想说的是,极其遗憾的是,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迫使很多青少年以自己300%的汗水,消灭了自己3%的灵感。”说完,刘百宁话锋一转,举起手里的两本书,“这是我带给副省长一份礼物,是整个德国的创新体系,一本是《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一本是《聚焦创新》……”会后,刘百宁将这两本书送给曹卫星,曹卫星接过书微笑着说,他会仔细阅读。(黄艳 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