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摘得江苏首枚“技能界奥林匹克”奖牌

31.08.2015  12:36

  中国江苏网8月31日讯 被誉为“技能界奥林匹克”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刚刚在巴西圣保罗落幕,我国选手取得4金6银3铜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我省盐城技师学院选手惠希奇同学荣获电气装置项目银牌,这也是我省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奖牌。可有谁知道,3年前,失落于高考的惠希奇差点迷失在茫茫的打工人群中。

  由于高中成绩一直不佳,高考结束没等分数出来,惠希奇便跟着邳州老乡搭上了南下打工的班车。父亲不甘心儿子就这样碌碌一生。“打工也要有个一技之长”,抱着这样的信念,恰逢盐城技师学院到徐州招生,年轻时做过电工的惠父便为儿子选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并把儿子召了回来。

  父亲的决定改变了惠希奇的人生。到盐城技师学院后,惠希奇很快喜欢上了专业课,考试经常名列前茅,成绩的提升也带动了他学习其他课程的积极性,并最终击败各路好手,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惠希奇说,父亲好面子,以前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父亲总觉得自己在村里抬不起头,赢得世界大奖后,父亲特别高兴,特地在家门口放起鞭炮庆祝。

  “我现在终于相信,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考大学,也希望更多中学生能认清自己,不要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学技术也能成材。”这是获奖后的惠希奇最大的人生感悟。

  不过,要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从每年的技校招生可见一斑。

  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的技师院校与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不在同一培养序列。毕业生拿的是技能等级证书,没有学历文凭。在招生序列上,往往是在本科、专科、职业学校招生后才开始技工院校招生。即便是盐城技师学院这种每年都能在国内外大赛上斩获大奖的知名技校,每年还要到处寻找生源。绝大多数技工学校都是从农村高考、中考落榜生中招生。

  惠希奇的带队教练、盐城技师学院科技开发处处长刘进峰说,现在很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明显高于大学生,但是家长们还是难以摆脱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城市里的家长,很少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技术当工人。

  为了适应整个社会轻技术、重学历的现状,很多技工院校不得不“两条腿走路”。一边让学生学技术,一边与地方高校合作办学,让学生毕业时有一个专科或者本科文凭。记者了解到,就是已经成名于技术的惠希奇,也正在参加成人教育本科学习。

  近年来,国家和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青年学子学习技术。如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要求企业对获得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照大专、大学本科毕业生给予同等待遇;农村学生可以免费就读技校; 2011年起,我国每年派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内各种技能比武也频繁上演。从2012年开始,我省每两年举办一次技能状元大赛,通过宣传、重奖技能状元的方式,期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

  有感于国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专家组组长雷云涛教授认为,要真正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理念,首先要改革国内现有的企业薪酬制度。在德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工人的薪资水平与管理层相差无几,“宝马公司的工人在德国地位就很高”,但国内企业的收入分配上,往往牺牲一线工人而向管理层、学历人员倾斜。显然,只有技术工人的收入真正提高了,学技术才会热起来。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期间,50个参赛项目全程开放,吸引了20万中小学生和周边市民参加,现场设立了各种职业的演示区,参观者可以亲自参与。刘进峰建议,国内技能大赛也可以借鉴国际比赛,开门办大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技术,从而培养学习技术的兴趣。

  除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惠希奇的团队来说,国外的技能培养理念更值得学习。

  “国际比赛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工艺”,刘进峰说,国内竞赛往往注重产品的设计难度和制作速度,但世界技能大赛的题目难度不大,每位参赛选手都能做出来,关键是产品的质量,强调人和产品的有机结合。以电气装置项目为例,国内该项目比赛一般只有五六个小时,选手只要完成电气线路安装和调试就可以了,但国际比赛持续了4天,总共要花20.5个小时。“比赛分为电气线路安装、设备故障排除、程序编制,设计出来的电气智能建筑控制系统要与周围的人和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察。

  而最让刘进峰印象深刻的,是裁判对选手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意识、文明生产意识的考察。“选手在充电时要戴绝缘手套,电工操作时要戴护眼镜,佩戴耳塞、安全帽,脚穿绝缘鞋,而且绝缘手套、护眼镜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更换,否则就会被扣分”,刘进峰坦言,国内在这些方面很少要求。“同样的工艺,为什么德国、日本组装的产品质量就是不一样,可能就与他们长期严格的程序执行和规范训练有关。

  本报记者 黄红芳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