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力宣泄,岂能演绎成网络暴力
新闻事实>>>
近日,新课标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让众多高三考生“气急败坏”。该作文题主要内容是一位父亲(老陈)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来后对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作文题要求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小陈)、警察写,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
考试结束没多久,“孩子举报老爸”作文材料的新闻原型被网友人肉出来,这位原型就是新浪微博用户@爱心菇娘。其微博随后被刷屏,引来4万多条讽刺评论,不少人恶语相向。网友纷纷吐槽:“练了3年的议论文,就因为你举报你爸,作文要写信”、“多少个明华跪求放过”、“我写了900多个字夸你”等。@爱心菇娘不到半小时回应了3条微博“求放过”,解释“我不是小陈”、“是非自在人心”。但网友们并不买账,评论继续追加,单条最高评论超过两万条。
8日下午,@爱心菇娘被迫关闭微博评论功能。 (6月9日观察者网)
热门评论>>>
“人肉”作文原型
已是网络暴力
关注高考作文,点评命题得失,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甚至口诛笔伐、恶语相向,行为逻辑很荒谬。
“三年的努力,就是因为你和你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给毁了”“老陈,因为你女儿举报你,害得我要写信,所以我高考失利,所以我以后要搬砖”……考生“气急败坏”的吐槽,或许正应了“睡不着觉怨床歪”的老话——即自己做不成事,习惯找一些匪夷所思或不着边际的理由开脱。
高考作文命题是面向每一个人的,语文作文作为最能发挥考试主观能动性的题型,能够较好地检验考生学识、思想、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倘若有考生连写信格式不知,甚至“押宝”在一篇作文命题上,这样的考生并不优秀。高考命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得心应手、沉着应对,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才是高校所期望的人才。
其次,高考作文命题是出题人的事,与新闻原型何干?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命题,很多考生也是高呼“看不懂”,很多人不知“肉豆须”是啥,下笔自然无所适从。而这个牵扯58万人高考命运的语文作文题目,截取的是林清玄的《无风絮自飞》一文,难道山东的考生也“同仇敌忾”?这样的假设是何等荒诞和无知!
考生人肉新闻原型,并留下4万多条评论讽刺,不乏谩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部分考生感觉高考失利,不自觉地拿作文命题宣泄自己的郁闷情绪;有的则是高考结束后,在网络上进行一番非理性“狂欢”。不管初衷如何,都是不道德的。“新闻原型”在被迫关闭微博评论功能之后,必定遭受着异常的身心煎熬并无形中形成对网络的恐惧。
对高考作文的吐槽应该把握好度,“无节操”地将真实信息“人肉”出来,并对其生活造成干扰,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甚至演变成了网络暴力。2014年最高法出台规定,对利用网络公开他人隐私信息进行了明确约束,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为,这是第一次将个人信息上升为人格权进行保护。从这个角度审视,无端地在网络上人肉、“围攻”和谩骂新闻原型,这种网络暴力已违法,理应及早纠偏,停止伤害。
一张高考试卷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能力,而人肉搜索则考察人的道德与法制素养。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或恶语相向者,其道德和法制“考试”是不合格的。其实,对于考生来说,在其微博吐槽无非就是宣泄自身情绪,应当保持应有的理性与克制。千万别让网络戾气“吞噬”内心的善,并伤害到别人。 惠铭生
相关链接>>>
那些源于现实的作文题
重庆:2015年高考,重庆的高考作文题说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司机等下他妈妈,过了几分钟,男孩的妈妈没到,一车人埋怨的时候,一位残疾女子上了车,她就是男孩的妈妈。看到这一幕,所有人沉默了。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湖南:2014年,桃源县观音寺镇党委书记唐述林成为湖南高考作文题原型人物。这位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北京:2012年北京作文题为材料作文,分享的是远方平凡人物的温情故事,主人公是火车巡道员老计的故事,作文要求主题鲜明,立意积极。学生多从“坚持”、“责任”、“敬业”、“尊重”中立意,读出“温情的寂寞”、“平凡的美丽”等内涵。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