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高红:手书朱子治家格言传子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在季市镇花家村花中组高红家的厅堂内,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增注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字迹工整,治家格言旁,还有一幅由不同字体的“福”字组成的百福图,让这个农家小院显得别有文韵。
这两幅书法作品均出自高红之手。近年来,高红手书了30多份朱子治家格言,给高家的后辈和亲朋,儿孙们挂在家中,日日研读省身。
写字成为一辈子的爱好
高红今年87岁。幼时家境贫寒,高红的父亲却坚持让他练毛笔字,篆、隶、真、行、草样样不落。高红学得专心,打下了扎实的功底。16岁那年,因为字写得好,当时的游击队还请他写过“大兵渡江,打到南京去”“同志们多努力”等标语。
自幼在笔墨中熏陶,高红坚持做人做事都要以朱子家训为道德准则。以前,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对联,不少村民上门请高红写,高红总是爽快地答应,义务写了一副又一副。有时,一家要写上五六副对联是常事,高红常要忙到除夕日的下午,才能回家准备自家的事。
高红还是个多面手,年轻时,刻字、刻章很在行。他家墙上挂着二胡、京胡、板胡、唢呐、笛子等乐器,高红常会拿起来练一遍,技艺依然不减当年。
多才多艺的高红,年轻时当过代课老师,语、数、音、体、美、劳等科目他都教过。此后,他到村里做会计直到退休,早些年,村里的账册封面也都是他用毛笔写的。
几十年来,写字成为高红的爱好。如今,晚辈们但凡把高红接到城里,从不逛其他店,带老人直奔卖文化用品的商店,给他买纸墨笔砚。
朱子家规格言成“传家宝”
《朱子家训》的第一句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高红烂熟于心,也用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并影响和教育着儿女。“早起抵三工”,他说,每天要早起,不能睡懒觉,早起的习惯高红保持了几十年。
每天早上五点,高红就坐于书桌前写字。每天,他雷打不动要写字5个小时,上午3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二楼客厅是高红的工作室,工作室很简朴,朝南的窗户甚至没有装窗帘,只是用几张报纸遮挡着阳光。高红端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着毛笔字。作为传家宝给子女、孙辈的朱子家训、千字文、百福图等,就是这样在这间工作室写的。
高红有四儿一女,现在,除了四儿子,其他子女都有了孙辈。几年前,高红开始给子女、孙辈写朱子家训,教育子孙要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朱子家训》内容比较多,高红先在宣纸上打好格子,再用不同的毛笔写正文和注释部分,写完一篇《朱子家训》往往要花费半个多月时间。现在,高家子女和已成家的孙辈家中都挂着这样的治家格言,他们不仅对500多字的朱子家训了然于心,而且熟知这些名言警句的内涵。高红的孙女高亚栖说:“我们将这些家规格言挂在家中,就是想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祖训,做到爷爷常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看到高红写的家训好,不少亲朋好友也请他写字。“目前,我的任务单已排满了。”高红说,看到更多的家庭将这些治家格言挂在家中警示自己,他感到很欣慰。
传承家训,倡导和谐家风
抄写工整的家规格言,不仅是挂在墙上的摆设,而是教育晚辈的良言。高红常教育晚辈要乐于助人,吃亏是福,不要贪图小利。前几年,高红的小儿子从乡镇调到城区,高红还提醒儿子“有没有账未结清”。小儿子说,父亲从小教育他们要努力工作,大家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的教诲和家训的传承。
受家规格言的影响,高家整个大家族勤奋努力,相处和睦。高红的儿女、孙辈共有26人,家家幸福美满,每个家庭成员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小有成绩。平时,兄弟、姑嫂、妯娌之间也非常融洽,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需要帮忙,大家都会一起帮着张罗。每年春节的年夜饭,大家都聚到季市老家吃团圆饭,轮到谁家牵头买菜,哪家就提前准备,除夕那天,大家一起动手拣菜、洗菜、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活到老,学到老。”高红每天必看《靖江日报》和书法类报刊杂志。儿女们说,说起国家大事,老爷子比大家都清楚。眼下,高红正着手写一篇回忆录,把自己经历的事记录下来,两万六千多字的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修改中。在回忆录的最后一段,高红写下自己搜集的名人名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父子同心山成玉,兄弟协力土变金;
他骑骏马我骑驴,驴马相比我不如;回头再望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行善积德,忠孝传家。
高红说,将来准备把这本回忆录分发给子孙,让大家记住和传承这些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