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困境和转型发展建议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困境
从外部环境上来讲,高职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社会认同度依旧偏低。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社会舆论对其依旧存有偏见,将其看作“次等”教育,是高考“落榜生”的聚集地,学生和家长将其看作一种无奈的选择,而用人单位将其看作“夹生饭”。
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部分政府没有为高职院校扮演好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在推动院校和社会各行业的互动联系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政府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上涨,但是高职院校的经费并没有同比上涨。一些学校难以达到国家办学要求和年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同时,因为经费问题,有些院校选择开设成本投入较少的文科专业,导致专业设置错位,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生源越来越紧张。近几年,随着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高考生源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本来生源就相对紧张的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愈发艰难,很多院校录取分数线较低、新生报到率也较低。生源减少是所有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在本科院校学历优势的挤压下,生源危机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
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来讲,也同样面临不少的困难:
缺乏办学特色。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举办并没有清晰的定位和品牌形象,缺乏科学的发展思路,在专业设置等方面盲目跟风,导致社会对学校没有明确的认识。缺乏办学特色让一些学校变成了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一些学校变成了中专学校的“发酵馒头”。正是因为这些学校缺乏自我定位和思路,导致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无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相契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过少,“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高,部分学校一味追求教授、副教授、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忽视了教师的技能要求,造成“重学历、轻技能”现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
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2013年一项针对全国126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超8成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同时,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本科教学课程也极为相似,教学方式方法没有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与学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背道而驰,让部分院校陷入发展困境。
原标题:高等职业教育困境和转型发展建议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