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会明确 “组合拳”助56万大学生找工作

03.01.2019  21:31

        2018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201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2018年12月28日,省教育厅举行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对此给予回应。

        2018届毕业生总就业率达96.9%

        我省201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6.2万人,比上年增加6000人。全省高校2018届毕业生离校就业率为74%,连续9年超过70%;初次就业率为89%,连续12年超过80%。截至12月25日,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6.9%,年末总就业率连续14年保持在95%左右。

        我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要战略、重要领域、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从毕业生就业流向看,江苏的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中,留在江苏就业的为32.8万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78.1%,高于我省生源数比例5.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人才“净流入”态势。

        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4000名毕业生到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就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业,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有36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6.4%,其中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有32.5万人,占到企业就业总人数的90.1%;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33.7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2.1%。

        各高校充分利用“91job智慧就业平台”及“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对接、精准指导、精准帮扶。“91job智慧就业平台”已覆盖全省158所高校、329.5万余名学生,年访问量达9.8亿人次,全年发布299.9万个就业岗位。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实时监测。

        “百校联动”就业活动与“智慧就业平台”进一步融合,持续推进特色招聘,全年开展1138场活动。

        今年毕业生就业挑战利好并存

        “我省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形势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进中存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势平稳,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

        总量压力依然不减。201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仍达56.2万人,与去年持平,毕业研究生、本科生同比略有增加。我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机器换人”现象在金融等传统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进一步凸显,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所放缓。

        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高校部分专业、部分毕业生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类等专业毕业生供应量仍超出社会招聘需求量;高端的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低端的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呈现供不应求现象,而中端的普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出现供给过剩情况。

        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就好业”意愿更加强烈,大多仍首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到县以下基层尤其是艰苦边远乡村和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一线就业的意愿总体不强。“95后”毕业生就业选择更趋多元化,“慢就业”“待定族”乃至“懒就业”现象有所增加。

        就业工作短板待拉长。省教育厅专项督查中发现: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经费、场地等保障条件还有待加强,校内考核机制还不够科学,就业工作队伍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高校还存在违反教育部就业签约“四不准”规定情况。

        国际经贸局势复杂多变产生负面影响。其冲击就业的滞后效应或将渐次显现,主要涉及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类、机械类和材料类等专业。

        系列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

        省政府刚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将重点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等,都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

        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一系列助力2019届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举措。

        强化责任落实。要求各高校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推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向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要战略领域输送毕业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引导毕业生到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就业;积极扩大毕业生到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就业规模,引导他们到文化创意、养老护理、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就业;优化大学生征兵工作流程,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

        发挥“智慧就业平台”作用,实现与省内各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互通,积极建立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对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其顺利就业。

        从今年起,我省将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测,切实推动建立并不断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以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契合度。(蒋廷玉)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