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高校招生负责人对话江苏省中学校长
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和选拔?14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2015首届江苏中学校长论坛在南师附中举行,名牌高校和40多名江苏知名中学校长在这里深度对话。
高考改革给大学选才出考题
论坛刚开场,北大、中国科大招生处处长就向现场校长讨教。
江苏高考改革系列方案最迟将会在2020年实施。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数外,外语有两次机会,取最高分计入总分;而数学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下降,可能带来的是总分区分度下降。”中科大招生处处长傅尧表示,新高考改革方案偏重于两门语言类成绩的考察,而把物理归为等级制,对理科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北大招办主任王亚章说,“怎么在有限的考试科目外,提供更多可参考的选拔维度,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我们不遗余力地引入自主招生校测,是因为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方式来选拔理科人才。”今年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配额已经达到了全部招生数字的15%,作为风向标高校,自主招生对于高校选拔创新人才的意义不言而喻,“北大将生源类型分为四类——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科竞赛的学生、高考生。从他们在大学的表现看,最优的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进来的学生,然后是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最后才是高考生。”王亚章说。
培育英才需要打通大学和中学
“一流学生有最核心的素养,这个核心素养绝对不是语数外,是内心深处的。”无锡市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有感慨,“斯坦福招生官到学校来,我问,你们招生最重要标准是什么?他说,第一是责任感,第二是项目研究的能力。我一想,这两个方向我们的孩子可能是最弱的。剑桥大学招生官也告诉我们,他们录取学生最重要的标准是‘内驱力’,我问怎么理解,他说,对科学的无限向往。”
他对被外国高校青睐的中学生做了个研究,几乎都是从事过项目研究的。“我的观点是中学生完全有能力做科学研究,但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不给他空间,不给他时间,我们期待借助高校的力量建立专业的实验室。我们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要联合起来,培养中国顶尖的工程人才、技术人才、科技人才。”
对此,北大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非常赞同,他举例说,网上曾经风靡北大的2010届古生物专业的毕业照,照片上只有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从北京十一中学考来,二年级就想学古生物学,为此她找遍全国所有高校招生简章,只有我们元培学院有,我们为她一个人量身打造一个学习计划,在她毕业时,她拿到了3个美国大学的offer,现在他还要发展自己的第三个跨学科专业。”孙华说,从中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具备的能力是会思考。
竞赛成绩仍是名校“敲门砖”
尽管拔尖人才的要求并非是分数,但根据全国各高校目前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各类学科竞赛奖项作为“敲门砖”。此次参会的北大、中国科大招生专家也表示,高级别竞赛的获奖学生绝对是名校的“菜”,现阶段来看,除了竞赛,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证明学生具有“特殊才能”。
王亚章介绍,今年有2万多人报名北大特长选拔,但只有1900多人通过材料初审,进入复试。而选拔的主要依据,就是材料中所显示的基础学科实力。傅尧也坦言,今年7000多人报名该校自主招生选拔,有800多人入选,而省级竞赛获奖几乎是入选者的标配。
尽管如此,但高校对拔尖人才的挑选也在进行不断的试水。在会场上,某校校长热情推荐了该校一名曾两度获得全省作文竞赛一等奖的女生;对此,王亚章表示,对于这些竞赛优胜者,北大今年特意设置了“第二道坎”。“我们把1900个具有学科特长的同学,按照人文、社科、科技等方面细化分类,为他们各自度身定制了全新的考核方案,比如像这个作文竞赛获奖的,我们可能就会有文科方面的教授跟她交谈创作思维,具体流程几乎每个人都不一样。”
综合素质评价期待破局
“依靠学科选才,可能是事与愿违的”。面对名牌高校,沈茂德主动“揭短”,一所英国友好学校在该校跟班好几周,就想“偷窥”中国的数理化学科的教学有什么秘诀。课程到最后,对方总结了三个“多”,“课时多、作业多、考试多”,这让他感觉很难堪。
沈茂德说,一切围绕分数的评价,都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初衷。沈茂德感叹,到现在为止,跟高考改革配套的课程改革方向都是错误的,没有能够突破学科中心的思维。“很多专家把学科的洞越挖越深,在学校甚至出现了技术型挖洞专家。”沈茂德说。
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中学校长众推的一个评价手段。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认为,未来高校招生应该实现两个结合,高考成绩和高中阶段三年学业成绩相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成绩相结合。常州中学副校长金建平也表示,包含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撬动“唯分数论”困局的关键手段。
但在场的大学和中学代表也表示,目前综合素质评价还很难破局。 金建平说,综合评价标准在哪里,怎么避免主观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掌握的素质培养资源不同,各地区、学校之间的可比性在哪?实际操作起来难点不少。
本报记者 杨频萍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