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去编制”有利“去行政”

22.05.2015  10:58

  21日媒体报道:今后,北京市现有高等学校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但将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高等学校逐步收回编制,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符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对于高校来说,更有利于高校去行政化,夯实行政与学术分离的步伐,回归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本质。但是,逐步收回事业编制,就意味着高校会长期存在两种身份,事业身份和合同工。且不说待遇公平、同岗同酬如何保证,但就双方的心态平衡问题就十分难办。

  这就决定了,高校老师类型多元化建设亟需加快,用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奖励、晋升渠道来打破事业身份决定教师核心利益的局面。一者,对老师进行多元化细分,例如牛津大学的师资结构大致分为三类:学术性岗位、研发类岗位、行政管理的职员岗位。由此,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是走纯教学的教师之路,还是走科研教学并重的研究型学者之路。二者,搭建好“预聘—长聘”制度,去年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两校均提出“预聘—长聘”制度。由此,给予新人、老人不同的考核标准以及聘用制度,用公平与公正给予新老教师良好的教学与竞争环境。刘义杰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