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企合作带来高效新项目 为农作物"私人定制"肥料

29.04.2015  12:35

瘦西湖隧道照明设施先进。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中国江苏网4月29日讯 2015院士专家扬州行暨扬州市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于昨天上午举行。15位两院院士及20名专家教授应邀参加,其中一些专家院士更是带来了最新的项目,这些项目与我市企业对接后,将真正实现效益,为百姓生活带来福音。

  关键词

  红外光电传感技术

  隧道照明控制智能化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的要求,隧道要求照明设备长明。”扬州宇龙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斌介绍,这样的长明设备从节能减排、照明电费等诸多方面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那么如何利用技术,解决这一系列的弊端,就是他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

  据了解,随着隧道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先后发展出了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两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由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采用手动控制模式及分段时序模式的系统,不能随时根据隧道外的亮度变化及气候条件进行隧道内亮度调节,在隧道照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吕斌表示,而以自动控制模式为主,手动控制模式为辅的系统,由于应用的照明灯具的限制,隧道内调光大多数都是采用控制恒定亮度灯具的不同开关组合的分级模式,实际为开关量控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级亮度调节。

  这次的合作项目,将红外线技术运用到了自动控制隧道照明系统中,除了根据天气、节气等自动调节亮度外,“红外光电传感技术,可以通过光电检测模块来检测隧道内外光照强度,还能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探测隧道内外汽车行驶速度、车流数量,完成对LED隧道周围环境信息的感应、收集、分析、识别、处理,达到智能地根据周围环境的动态情况对LED隧道照明系统实行全天候自主控制照明的亮度和舒适度,从而实现隧道照明的控制智能化。”吕斌介绍。

  关键词

  水基包衣控释肥技术

  为农作物“私人定制”肥料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农业、畜牧业生产都离不开肥料;但是传统化肥利用率低、污染性高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生产出既环保,同时利用率又高的肥料是目前很多课研机构正在研究的课题。

  在本次签约的项目中,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扬州科汇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所签署的合作项目就是旨在解决这一难题。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根据土壤和作物的不同,为农作物‘私人定制’肥料。”负责这个研究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博士这样解释,该项目是在随机聚丙烯酸酯的研制、水基聚合物薄膜肥料加热后处理工艺的探索以及加热后处理对水基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

  而这种“私人定制”的肥料在价格上比现有的肥料更加便宜,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为农作物“私人定制”肥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件事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可能。杜昌文告诉记者,现在这个技术正在合作研发之中,而相对于国外同类技术,目前该项目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型的肥料会给大江南北的农作物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