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网脱”患者双眼手术7次

06.06.2015  11:59

  专家建议:警惕新的致盲眼疾,带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资料漫画

  6月6日是第20个全国爱眼日。6月5日上午,省人民医院眼科在门诊一楼举行了爱眼日大型义诊活动。该院眼科主任、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分会主任委员刘庆淮教授在义诊现场透露,目前我国已经消灭了致盲性沙眼病,不过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黄斑变性、青少年近视率较高等新的问题又突出来。

  被体检出沙眼,可能是干眼症

  近日,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我国已宣布消灭了致盲性沙眼病。“沙眼主要出现在以前落后的年代,一家人共用一盆水洗脸这样的背景下,主要跟卫生条件有关,有感染性,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病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跟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有关,沙眼病仅可能在落后地区的个别范围出现”。刘庆淮教授说。

  那为什么有时候在体检中会被医生告知有沙眼呢?刘教授解释说,这是一种不确切的说法,沙眼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见风就流泪等症状,体检中所谓的沙眼很可能是视疲劳、干眼症等,一般来说,沙眼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才能确诊。

  六旬高度近视患者双眼手术7次

  义诊现场,62岁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张阿姨引起了众人关注。张阿姨是一个超高度近视患者,两眼都是1300度近视。在跟刘教授交谈的过程中,张阿姨说,她在42岁时双眼先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在医院接受了视网膜脱离修复术,但术后双眼又反复出现视网膜脱离,为此张阿姨竟接受了7次眼部手术。目前张阿姨左眼视力仅为0.1,右眼只能看到手指在眼前晃动,生活基本只能依靠左眼了。

  刘庆淮主任医师说,高度近视指单眼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由于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眼疾的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高度近视患者通常眼轴(正常人为24mm左右,高度近视人群则会达到27mm以上)会变长,眼球看上去会变大,但是血管无法变大,因此视网膜营养跟不上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出现脱落等情况,这就好比质量不好且很薄的衣服,穿着穿着就可能破一个洞,加上高度近视者眼球通常玻璃体液化,眼内液体就会从“破洞”口灌进去,导致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较常人更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眼疾,患者尤其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及眼部撞击。

  此外,高度近视患者要注意不过度用眼,减少眼球激烈活动,最好每半年做一次散瞳检查眼底,如发现有视网膜干孔或变性区,及时接受视网膜光凝,可大大降低视网膜脱落的发生。

  小心“电子保姆”伤了儿童的眼

  在义诊活动现场,还有很多爷爷奶奶辈的患者为自己的孙子孙女咨询如何保护视力。刘庆淮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广大家长,除了病理性近视,大多数近视都是由于后天用眼不当造成的。“目前初中生的近视率已达到70%,高中生达到了90%”。刘教授说。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6到12岁是孩子最容易形成近视的阶段。应通过培养孩子科学用眼习惯来避免近视发生,而非在孩子已经近视后才去想办法、花重金治疗。“预防近视,除了要让孩子注意坐姿端正、看书时光线充足柔和之外,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把孩子丢给手机、电脑等‘电子保姆’,尽量让孩子少用或不用这些电子产品,自己多抽点时间陪孩子做游戏或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球类游戏,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这样做不仅有益于孩子视力健康,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好处。膳食中注意适当补充绿色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18岁以下学生每年定期到眼科散瞳验光,近视600度以下或散光150度以下者,可考虑去专业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

  老年人莫把黄斑变性当白内障

  谈起老年黄斑变性,很多人的反应是一片茫然。大多数人认为年纪大了,视力下降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正所谓“老眼昏花”吗?

  对此,刘庆淮主任医师表示,老年人视力下降万不可轻视,除了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眼病外,黄斑变性也应该引起大众的关注。根据统计,黄斑变性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病率非常高,可以达到15.5%,而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的危险性会显著增高,到了70岁以上,则可能达到20.2%以上。也就是说,每5个人里就有1人是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但是老年黄斑变性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与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混淆,这也加大了患者分辨早期症状的难度。

  刘庆淮告诉记者,黄斑是人体眼底视网膜一个重要区域,不足1平方毫米,但是就这么小的一个区域汇聚80%的视觉信息,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部分老年黄斑变性对视功能危害极大,需尽早治疗。通讯员谢瞻吴倪娜记者张红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