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18周年 重新出发续写传奇

02.07.2015  02:14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今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8周年的日子。如同人的青春年华,18岁的香港特区英姿勃发,却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除了民主发展进程因反对派议员阻挠而受阻,竞争力下降、科技创新动能不足、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等经济、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抚今追昔,大多数港人在省思:这几年政治争拗是否蹉跎了香港转型发展的良机?香港原有的优势还能否保持?香港未来将何去何从?

共识:凝心聚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6月25日,周四,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在金融机构工作的香港市民邱先生像往常一样路过添美道去中环上班。看到立法会大楼外“占中”示威者留下的帐篷已被清除,街道恢复整洁模样,他松了一口气:“‘占中’不会回来了!”

去年长达79天的“占中”造成的混乱场面,让邱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它搞乱了香港,没有人得益。

非法“占中”重创香港,首当其冲的是旅游业和零售业。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今年前四个月,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游客同比下跌4.4%,内地访港游客仅同比上升6%。而之前几年的同一时段,内地游客一般是按年上升15%至30%。

李先生是尖沙咀汉口道一家做内地游客生意的珠宝店负责人。谈起“占中”,他就摇头叹气:“‘占中’一来,销售额立刻跌了三四成,每天都要赔钱。希望这种事不要再发生了!”

香港街景

张女士一家四口住在深水埗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劏房里。7岁的大女儿睡在上铺,被褥旁边是储物箱,写作业都没有空间。下铺则是妈妈、3岁弟弟和2岁妹妹的栖身之所。张女士刚与丈夫离婚且没有工作,一家人除申请政府综援,每月都要借上约2000港元的债务。

张家是香港贫困家庭之一。虽然香港2014年人均GDP高达37777美元,但贫富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已逼近 联合国 规定的0.6的危险线,现有贫困家庭45万户,贫困人口117万人以上,贫困人口率达17.6%。

资料图片:2013年12月20日,由香港首座徙置公屋“美荷楼”活化而成的美荷楼青年旅社正式开业。

纾解民困、缩小贫富差距,是特区政府近年来的施政重点。但立法会里反对派议员频繁“拉布”(冗长辩论,拖延表决),阻碍政府施政,让不少经济民生改善措施举步维艰,许多公共工程延期搁置,额外开支暴增。2014年,特区政府提交的成立创新及科技局议案虽获立法会通过,但财委会未及时批准拨款,导致议案失效。业界人士叹道,香港的科技创新本就落后,如今一误再误,不知何时才能弥补损失。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认为,构成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例如人才与科研,香港均很缺乏,原有产业亦逐步萎缩,现单靠股票市场支撑,“‘老本’丢了不少,创新又不做,只是坐等运气来。”

专家指出,香港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欠缺长远竞争力;土地供应失衡,房地产价格高企;创新产业无足够资金与动力,市民创业意欲较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难以满足需求。此外,部分港人的视野日趋封闭,不再保持开放的胸怀也令人忧虑。

香港国际机场的繁忙景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曾连续12年高居的“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地位,已被深圳取代。这敲响了香港丧失领先地位的警钟。

对此,多位香港政商学界人士指出,几年来香港政治争拗不断,是竞争力下跌的主因。在“后政改”时期,香港社会应息纷止争,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在政改法案表决次日,特区行政长官 梁振英 宣布,政府将优先向立法会提交11项关乎民生和经济的拨款申请。这一措施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与好评。

香港公民行动”6月底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香港市民盼未来致力发展经济民生。“香港公民行动”主席陈财喜说:“社会应聚焦经济民生,追赶过往错失的时间。

亡羊补牢,奋起直追,已是当下香港民心所向。邱先生说:“虽然普选法案没通过,但日子还要过,香港还要继续发展。

羊年春节期间,人们在香港铜锣湾一家商场乘坐自动扶梯。

优势:丰厚“本钱”有助重新出发

2015年评选出的首届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中,原籍南京的伍晶当选。5年前,抱着对香港市场的信心,在香港完成学业的她和丈夫开了一家国际礼仪公司。如今,夫妻俩的礼仪培训生意越做越好,从最开始的一节课只有4名学生,到现在每堂课有50到60名学生。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创业无疑需要面临高成本的压力。伍晶说,除了自身努力,香港这片土地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功条件。

香港是个适合创业的地方,在这里成立公司手续简单,政府也会提供便利的条件。”伍晶说,“竞争和机会相对也很公平,我们就算是新公司,也有很多大公司邀请我们报价。我们对香港的未来有信心,这里还有许多商机可以开拓。

诚然,香港仍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明显。过去半年,香港GDP增速约2%,与同类型的发达经济体相较,这样的增速还算相当稳健。香港去年的CPI为3.5%,暂无高通胀之虞,也无通缩之忧。

从就业来看,香港失业率过去一段时间长期维持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全球最大会计专业团体之一澳洲会计师公会6月底发布的调查显示,在接下来的6个月,香港就业前景良好。4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将会增加在香港的员工人数,这是自2012年首次调查以来最明朗的就业前景。

没有普选不代表香港没有出路。香港的实力还在,制度框架还在。”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王振民说,只要把经济和社会民生搞好,法制健全,维护好香港的市场经济,香港仍然是很有希望的地方。

回归18年来,香港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97年至201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3.4%,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按美元累计增长39.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数据,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三十五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七位。

在香港太平山顶游玩的游客。

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依然稳固。根据2014年的统计,香港是全球第六大证券市场和第五大外汇市场,是全球第九大贸易经济体,还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和第四大船舶注册中心。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空港之一。营商环境整体保持良好。香港是全球公认的最自由经济体之一。在世界银行对全球185个经济体营商环境的排名中,香港多年位居前列。

这些是香港的丰厚‘本钱’。”财经评论员梁海波认为,香港在营商环境上仍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法治成熟、高度自由开放、国际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金融体系稳健、专业服务发达、政府廉洁高效、社会管理先进、低税制等。

内地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香港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只要能把握这一机会,香港必将重新焕发生机。”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长丁晨说。

机遇:借力国家发展再续传奇

香港人陈智豪的生活像个钟摆,频繁往来于香港与深圳之间。作为理财顾问,他为内地的个人客户服务,帮助他们投资香港的理财产品。

金融这个行业,在香港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了。生意要做得更大,一定要到内地。”生于1985年的陈智豪说。

2011年,陈智豪从香港来到深圳寻找机会。3年后,他带着客户资源、技术入股一家金融公司,成了联席董事。“内地本身创业文化氛围比较浓。很多行业还没有形成定式,有很多上升的空间,舞台很大。”他说。

2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右三)和香港青年代表在交流会上。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廖柏伟分析说,香港取得非凡的经济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握住内地改革开放的良机,善用背靠的腹地资源。

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将生产基地搬到珠三角,诞生了“前铺后厂”模式,为香港创造了纺织品、玩具、时钟出口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的佳绩;此后,香港经济转型,服务业与金融业成为重心,而伴随着内地经济增长,国企来港上市与内地游客涌入,香港也收获了上市集资额全球榜首、全世界最多游客到访城市等桂冠。

展望未来,廖柏伟说,香港要把握机遇,积极寻求成为全球人民币离岸中心,以此打造与纽约、伦敦比肩的世界金融中心。

关键是要与国家同行,这是香港成功之道。”他说。

超级联系人”,这是梁振英最近一直强调的概念。意指香港是国家与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联系领域涉及贸易、金融、科技创新及国家“走出去”战略。

他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贡献会愈来愈大。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将全力以赴,为国家和香港的共同发展出力。

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签署,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他表示,香港要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把香港经济带上新台阶。

香港舆论指出,对于拥有众多得天独厚条件的香港而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是“掘之不尽的金矿”。香港应借力国家发展,把自身在人才、融资、运营、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出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资料图片:香港金紫荆广场升旗仪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明天太阳照常升起,香港又站在发展进程的新起点上。人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央政府、祖国内地一如既往的坚定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人士齐心协力,把握机遇,共谋发展,定能继续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将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查文晔、牛琪、李凯、苏晓、陈寂)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