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家养老综合体在宜兴开业 吃住医娱全包

04.11.2015  19:46

  王健林凭借万达城市综合体做了中国首富,眼下国内不少企业同样瞄准综合体概念,不过,服务的对象变成了老年人。

  3日,省内首家养老综合体在宜兴开业。这几天,除了预约入住的老人外,这家投资规模最大的养老综合体还吸引了全国各地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前来“看稀奇”。

  服务老人全生命周期

  “谁拥有城市综合体,谁就拥有城市未来”——这是商业地产一度热衷的口号。如今,养老综合体这一创新形式能否给中高端需求的老年人带来幸福晚年?这一起源于发达国家的“城中养老城”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老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号称省内首个养老综合体的宜兴九如城探访。据说,近期预约入住的老人数量超过开发者预期。

  “近两年,国内不少养老综合体在上马,我们算是先驱者。”九如城负责人谈义良介绍,这里距市中心10分钟车程,算近郊,占地800多亩,总投入30多亿元,综合体全住满将有2500人。

  根据老年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种类型,九如城被划分成: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临终关怀区和老年痴呆照顾区。老人可以选择这里的适老住宅(相当于商品房)、颐养公寓(可以租,短期、中期或者长期)以及养护院居住。

  虽然养护院正在试营业,但一对宜兴籍的院士夫妇早早就预约了公寓。他们看中的是:不用自己打扫、做饭,一个电话全科医生立即上门,体检中心就在家门口;实在不能动了,康复医院和养护院提供全介护服务。

  省民政厅副厅长钮学兴介绍,九如城打破了居家、社区和机构的界限,在一座“城”中融合了所有养老元素,并嫁接国外综合体模式。比如九如城引进中央厨房系统,拥有自己的农场和食品基地。此外,城内还覆盖中医、食疗、运动、兴趣爱好、宗教场所、养生养身等,各种功能一应俱全。

  向城郊区域要发展空间

  除九如城已初具规模外,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常州金东方颐养中心二期将完工,总投资50多亿元的盐城千鹤湾养老社区也已启动,丹徒十里长山休闲养老项目投入近5亿元。资本为何纷纷转战养老综合体,且综合体日趋郊区化?

  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城市里老人相对集中,是养老产业投资者的首选,但在市区建养老院并不容易。两年前,南京泰乐城将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开在寸土寸金的河西。先期土地投入就达亿元,这让很多想拓展空间、健全服务的养老机构望而却步。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城市拆迁、房东涨房租等,更是让南京每年都要消失几十家养老院。

  市区养老服务“展不开手脚”,投资者纷纷把目光投向郊区养老。“郊区土地便宜,环境优越,若定位中高端、走差异化路线,客源不是问题。”金陵饭店宣传总监刘方雄表示,他们集团的首个养老综合体就选择了盱眙铁山寺4A级风景区,在一小时都市圈内。“这种模式既能解决市内养老需求,又巧妙避开了‘高地价’。”

  做“养老运营商”克服“短腿”

  “我们卖的不是房子,是五星级服务。”刘方雄介绍,为打消消费者疑虑,克服养老综合体“郊区化、配套差”的弊端,天泉湖养老公寓在出售时,就将五大类38项服务写进购房合同。

  很多综合体规划虽好,能不能兑现还有待观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亿元以上的养老大项目已有600多家,驻扎郊区的养老综合体占很大一部分。投入大、配套全是这些机构的优势,但问题也日益显现。

  “养老服务业资金回收周期很长,如果资金都压在了土地和硬件上,后期投入肯定捉襟见肘,资金回收更是遥遥无期。”谈义良表示,由于银行对养老产业不感兴趣,融资难是养老产业的最大短腿。“我们测算过,九如城至少10年才能盈利,甚至更长。很多养老机构做三五年就撑不下去了,资金链断裂,导致承诺的服务不能兑现。还有,中国老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舍不得花钱,如何把潜在的消费群体变成现实的,也需要时间和理念的改变。在等待市场成熟的过程中,企业的运营管理,软件配套等都不能下降,这是最大的考验。所以,他希望九如城卖的不仅是服务,还有管理,做一个“养老运营商”,辐射整个区域,而不是单独经营一家养老院或地产公司。

  那么,养老综合体是否是适合中国人的养老模式呢?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友华表示,形式嫁接了,不代表模式就成功了。养老综合体说到底,是小众选择,适宜人群占比不会超过2%。况且,养老没有最好的模式,养老综合体的后续发展和命运,还要看市场认可度。

  江苏老年人口已超过1500万,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也决定了无论哪一种养老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养老问题。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介绍,江苏各级养老机构已超过2000家,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立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政府与市场融合、机构与居家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实现养老产品的分层开发,多元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