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生产有了精准导航 我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新沂运行

15.02.2017  16:32

  记者近日来到新沂市新店镇红旗村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时正是下午,只听小喇叭准时响起,正在田间观察墒情的村民张迪平放下手中的农活,竖起耳朵听着喇叭里公布的每条数据。和他一样,红旗村数百名村民习惯于收听每日四次的“本村预报”。

  去年11月1日,我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经过多年实践验证后,正式在新沂市邵店、时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投入运行,把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天生产。

  “除了看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基本数据,它还负责监测暴风、大风、高温、低温、干旱等专业数据。”红旗村党支部委员葛修强对这座服务面积25平方公里区域的气象观测站赞不绝口。

  新店镇位于新沂市最南端,距离市区约30公里。去年6月底,正是村民晾晒新粮的关键时期。“晒粮时,不但眼睛要盯紧,耳朵也要竖起来,天气稍有变化就紧张得要命。”村民司洪远回忆,当时北部大部分乡镇出现暴雨,但测试中的大喇叭“本村天气预报”说暴雨影响不到咱这,于是全村在晴朗多云的天气下继续晾晒粮食。新店镇农技站站长巩普亚统计,2015年4月,小麦正处于拔节期,亟需提水浇灌。这时,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根据数据预报区域内将有一次降水天气,村民无需提水浇灌,为此全镇节约浇灌成本近2000万元。

  “一直以来,我市气象服务预报较粗犷,仅对全市1600多平方公里整体预报,数据采集发布的精确度不高。”新沂市气象局局长王静说,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适应了农业生产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分别采集温湿度、地温、辐射、土壤水分、虫情等要素,实时自动化监测,以便因时制宜地开展农耕。

  时集镇踢球山农业小气候服务站建在山区桃园中心,该镇是江苏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也是新沂市特色农产品最多的区域,对小气候监测预报需求很高。去年4月6日,小气候观测站监测到上午10时,部分山区率先达到水蜜桃授粉所需地表温度,随之准确预报花期,提醒果农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授粉,由此规避了9日即将出现的域内低温天气,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去年7月1日,新沂东部多个乡镇遭遇风灾,特别以阿湖镇古村村受灾最重,附近的黑埠中心观测站完整监测到了整个受灾数据。“灾情最重区域风力达11级,若没有小气候观测站,本次严重风灾的气象数据则面临缺失。”新沂市气象局三农办主任卢纪好透露,灾害数据是农业保险能否顺利理赔的重要依据,以前气象部门能提供支持数据的案例不到总受灾户的一半。

  直通式、贴近式服务,把天气预报数据送到村民的身边。“但要强调整体规划,织密整个监测网,才能提高预报准确性。”卢纪好提醒,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好采集的数据,才能实现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如合沟镇位于该市西北部,北部有典型的沂蒙山区丘陵岗地地貌,这使当地夏季雷阵雨天气多发,在此设置小气候观测站尤为迫切。但该镇大部分地区距离外省很近,需要探索跨区域共同分担建站成本,共享监测数据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