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食品安全论坛热议“互联网+”舌尖上的安全
新华网南京9月17日电(郁卿宁/文 姜海俊/图)今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将开始施行。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最受民生关注的食品行业,怎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转型升级?如何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手段健全食品安全的保障机制? 今日下午,由新华社江苏分社、江苏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江苏食品安全论坛在南京召开。
在新《食品安全法》即将实施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就新食安法如何实现“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邀请政府、企业、学界、媒体等进行探索与解析,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安全与发展之道,也引导更多的食品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论坛围绕“拥抱互联网,共筑新食安”的主题,以做“食事”、树“诚信”为宗旨,用“互联网+”提升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和消费环境。
积极拥抱“互联网+”、借力“互联网+”打造食品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成为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冯诚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让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插上智慧之翼。新食安法中首提全程追溯制度,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可追溯。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这样一个食品生产、消费大国,在当前这样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易发、多发的阶段,治理食品安全必须秉持法律准绳,必须要有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目前,食品安全的困境在于信息缺失,特别是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没有足够的知情权。而当前扑面而来的“互联网+”的浪潮,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也为推动食品安全更新换代带来了新机遇。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让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插上智慧之翼。
江苏省食药监局副局长俞善浚认为,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的今天,将全面推进落实政府、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社会五大责任,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监一司巡视员毕玉安发表了题为“改革创新,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的演讲。在演讲中,毕玉安表示,监管部门必须进行改革,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对此需要在监管上进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新华网多媒体产品中心总监刘宏伟在“互联网为食品安全建设插上有力翅膀”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中,新华网致力成为全国有公信力的食品信息追溯平台,全力打造国家级食品追溯信息港,构建良好食品安全生态圈。
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乐六和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党委书记熊晓辉分别发表了名为“建良心企业,造放心产品”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下的互联网思维”的主题演讲,从行业、专业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携手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见解。
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经济新常态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政府、企业、社会应共同发力,主动引领新常态,依托“互联网+”,不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和手段方式,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江苏恒顺集团、南京雨润食品、江苏洋河酒厂等企业联合签订遵守新《食品安全法》承诺书,承诺营造尚德守法的良好氛围,坚守消费者至上理念,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本届论坛还得到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农委、江苏省地税局、江苏省信用办等行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