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 盛万海 针对食品安全研、产、管、源的叠加风险,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起探索创设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实现“四个转变”,立体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转变监管理念,结果监管向过程源头延伸 该市强基固本抓基层,扎实推进基层监管规范化建设,监管力量向下沉移,70%的监管力量沉积到县区局和基层监管所,所有新进人员历经基层监管所3个月以上的锻炼,做到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准、风险防范早。树立全生命周期监管理念,全面推进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透明规范执法,风险防控向前延伸,结果监管逐步向生产经营、研发试验乃至源头污染延伸,做到抓早、抓小、抓好。针对食品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的特点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法应用的挑战,把食品安全搬上网,创设透明食品信息化监管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转变治理思路,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集成转化 克服运动式、碎片化的传统治理思路,着力从制度机制上系统化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实施全链条闭环,打通种植养殖、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消费全链条,互联互通2017.21万条数据,做到“身份证”管理、E票通流转、信息化追溯、自动化联通、闭环式治理。实施全业态覆盖,由大到小、示范引路、以点带面、信息追溯,风险管控延伸覆盖至各种业态2.51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盖边沉底扫盲区。实施全过程监控,全程网上直播与现场核查相结合,风险防控消除在产品出品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监控,配套建设信息化系统、规范执法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制度机制系统和宣传应急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和社会共治手段,立体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转变治理方法,“保姆”管理向精准治理归位 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实施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法定职权和职责权限,压实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和社会监督责任,“保姆”式管理向责任化落实转变。
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深入研究排查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专项式综合整治向精准化“滴灌”治理转变。找准监管角色定位,由“保安”归位“公安”角色,做到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双轮驱动,实施专业化靶向监管。搭建群众说话管用的透明共治平台,形成监督管理合力,激发社会监督活力,织密共治网络张力,99.69万人次参与透明共治网上监督,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放心的饮食消费环境。
转变检查方式,检验为主向现场查验倾斜 检验为主的检查方式注重定性定量、固化证据查处,但对风险防控来说相对滞后,必须关口前移看现场、抓防控。淮安市从历史检验数据中挖掘研究,筛选排查出监督检查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单位。建立双随机联动执法检查、双清单责任落实和双核查工作推进机制,加大现场飞行检查和源头核查力度,动态检查和及时防控安全风险。利用透明食品信息化系统,加强网上巡查,适时监控和及时消除生产经营过程风险。布置150余个哨点,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及时将4.6万余个安全风险消除在上市消费前。
(中国食品安全报,2018年1月18日,B3版)
http://paper.cfsn.cn/content/2018-01/18/content_58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