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治理新招 南京54条道路发布“飘絮预报”
“中山东路、珠江路——重度,宁海路、草场门大街——中度……”昨天,市绿化园林局和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开通法桐飘絮预报系统。即日起至6月底,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发布全市54条道路的法桐飘絮程度,为市民选择出行路线、采取防范措施提供参考。
南京人俗称的“法桐”夏季枝叶茂盛遮荫效果好,冬季落叶不挡阳光,是很多城市重要的行道树种。据统计,南京主城区约38万株行道树,法桐占9万余株,数量仅次于香樟。
“我们前几年做过对比测试,夏天法桐林荫道路面气温要比无遮挡、裸露路面低3到4℃。”市绿化园林局副局长贺永顺说。但法桐缺点也很明显,每年4—6月球果开裂,果毛四处飘飞,对市民生活带来极大干扰。今年4月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有风日较多,4月15日以来,人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毛毛雨”的威力。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园林部门就开始了治理“毛毛雨”的尝试。2010年起,园林部门试验南农大研制的生物制剂“悬铃散”。通过向法桐喷洒“悬铃散”,抑制其花芽分化,使花序球果败育,减少结球或让果球萎缩,进而达到减少飘絮飞毛的目的。近两年,对珠江路、黄埔路、丹凤街、长江路等38条主要道路的法桐进行了喷洒治理,发现果球有所减少,受到药剂喷洒的球果存在一定数量的萎缩。
“板仓街、东苑路等‘悬铃散’治理效果最好,飘絮飞毛减少了76%。”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强胜坦言,喷洒药剂受树高、风力、气温、建筑物等多种因素制约,飘絮总体控制并没有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法桐飘絮治理难度确实很大,特别是老树、大树飘絮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贺永顺说,为了让市民能提前预防,今年起,每年4—6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官网、官微和江苏气象微信公众号、江苏气象微博同步实时发布“飘絮预报”。发布范围为全市栽植法桐数量较多的54条道路,发布时间为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5点,按照飘絮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目前是按照每天气象情况结合不同路段法桐的生长情况,建立了‘经验模型’用于计算飘絮程度。”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科副科长鲍婧说,该系统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希望广大市民能通过预报系统参与互动,让今后的预报信息更加准确。
城管部门则表示,法桐飘絮期间,将组织环卫队伍加大清扫力度,确保在每天早晨7点前完成大面积清扫。同时,中午增加1次冲洗作业,并安排收集车辆沿街收运,及时清除毛絮。主城区试点采用手推式清扫车,避免大扫把清扫产生扬尘,栖霞、鼓楼等区尝试用高射抑尘车吹落毛絮,小型手推清扫机配合清理路面。
下一步,市绿化园林局将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征集果毛治理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同时加强树种规划引导,对核心区域尤其是市民居住区附近的行道树,结合城市更新适时优化调整树种。(马金)
【新闻链接】
这些年使过的“治毛”招数
(1) 注射法
1990年开始,南京市采用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以打孔注射等方式治理“毛毛雨”,主要在蒋王庙街等道路进行了试验。但是,化学药剂注射需每年对树干钻孔,造成树木伤害,且药剂用量和时间段难以掌握,曾经出现树木大量落叶、枝干生长抑制等现象。
(2) 嫁接法
1996年开始,每年采用经过辐射诱变等技术处理的少果树枝嫁接现有行道树。共对江苏路、上海路、华侨路、学府路等60多条道路的近3万株法桐进行了嫁接。但是,嫁接过的“法桐”易发生病害,折断,树势衰弱及恢复多果情况,后停止嫁接。
(3) 修剪法
法桐两年生枝条开始结果,第三年果实成熟产生果毛,只要对两年生以上枝条全部修剪就可以控制果毛的产生。同时大树修剪后枝条变少,也可以减少产果量。近年来,园林部门对长江路、中华路等100条道路的法桐进行了修剪。但是,修剪对林荫道特色影响很大,且城区法桐量大、树高、枝繁,无法做到普遍修剪。
(4) 还曾采用高压水枪冲洗、鼓风机鼓风、长杆高速旋转刀片切割、中药根埋等实验手段,均未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