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税打出风险防控“组合拳” 有效遏制虚开发票蔓延势头
2016年以来,江苏国税在风险管理的框架内,充分利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的数据优势,建立了实名验证、实时监控、快速响应、严厉打击等为主要举措的全天候、多层次防控机制,打击虚开“组合拳”叠加效应充分显现,有效避免了上万户虚开发票潜在风险的发生,虚开发票蔓延势头得到强力遏制。
一、“防”——实名验证,建立打虚“桥头堡”
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通过骗取、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或使用假身份证,异地幕后遥控指挥,大肆领取、虚开专用发票。今年1月1日起,江苏国税全面实行实名制办税,目前实名办税已覆盖近90万户纳税人。其中,对14种易发生虚开发票风险的11375户纳税人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到税务机关实名验证。射阳县局近期告知90户涉农企业纳税人需进行实名验证才能办理领用发票等涉税事项,结果81户纳税人顿时“蒸发”,前来验证的仅有9户。南京某商贸有限公司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被要求进行实名验证,调查中发现注册的法定代表人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开办了公司,直到税务机关核实才发现自己“被法人”了。据统计,6月份全省一般纳税人户数环比增长3%,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票户数、发票领用份数环比分别下降9%、3.6%,共有1893户纳税人因惧怕身份验证而“失踪”。纳税人实名验证对防范虚开发票的“桥头堡”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二、“控”——实时监控,擦亮打虚“探照灯”
目前,虚开发票呈现虚开行业集中、地域集中、法人类型集中、团伙作案、户数多、金额大等显著特征。江苏国税通过准确把握虚开发票特征,梳理涉税风险点33项,形成了16个风险模型,对虚开发票风险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上半年,风险模型监控发现,苏州有44户新办企业名称相近、信息雷同,企业名称如“族谱”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经调查,这44户“水企业”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增值税发票虚开链。仅5、6两个月,全省通过模型监控就扫描识别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2163户,其中,有403户纳税人是虚开当天即被发现。
三、“管”——快速响应,充实打虚“工具箱”
江苏国税基于风险识别模型建立了适时扫描、即时推送、即时应对的快速响应机制。今年2月,如东县国税局根据省局下发的虚开发票快速响应任务,对辖区内5户贸易公司、3户物资回收公司立即采取实名验证、停售发票、纳税评估等管控措施。通过深度分析,发现该8户企业具有虚开发票的一般特征,如东县局迅速出击,税警联手成功破获该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经查实,犯罪嫌疑人唐某在江苏省如东县虚假注册了8户“空壳”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859份,虚开金额48061.64万元,税额8170.47万元。3月,如东县人民检察院已对相关嫌疑人依法批捕。今年上半年,省局对全省所有领用、代开增值税发票纳税人进行扫描,推送任务涉及发票使用异常的纳税人3580户。对2960户采取了即时控票、255户做失控票处理,对1809户采取了即时调查,及时向稽查部门移送100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涉票风险应对2063户,累计查补税款16.2亿元。
四、“打”——重拳出击,当好打虚“狙击手”
江苏国税持续保持打击虚开发票高压态势,先后查处了14起特大、重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对涉嫌虚开企业已立案检查903户,确定有问题企业474户,移送公安517户,部分案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6月底已定性虚开发票1.54万份,定性虚开金额49.44亿元,税额8.4亿元,公安机关破获虚开犯罪团伙13个,抓捕犯罪嫌疑人73名。同时,依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对重要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税收失信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对虚开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对虚开纳税人,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等方面进行限制或禁止,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