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风光渔”互补产业备受境内外发明家青睐

24.09.2015  12:28

  中国江苏网9月24日讯 昨天,第一届世界发明创新论坛开始实地参观活动。下午,来自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博茨瓦纳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境内外发明家们,参观了东台沿海滩涂“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阿联酋学者Mohammed咨询风机问题。

  发明家们在“风光渔”观光楼上留影。

  朱安祥(右一)解答嘉宾们提出的技术问题。

  昨天下午,东台“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的天气有些阴沉,不时飘来小雨,但这似乎并未影响各位来宾参观的情绪。“‘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是东台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的立体开发模式,其综合利用模式为全国首创……”当中节能东台电站站长朱安祥这样介绍时,不少嘉宾纷纷点头称“”。

  朱安祥接着说,“风光渔”互补产业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8.8MW(兆瓦),平均每年发送上网电量1.2亿度,可满足8万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4~5万吨,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00吨,减少二氧化钠排放量约300吨,每年少花费保洁费用30多万元。

  这一说明引起了来自阿联酋沙迦大学应用物理系实验室主管Mohammed Farah Orsod的注意。“我想问一下,这个项目的最小运行面积是多大?”Mohammed问。

  朱安祥回答说:“如果条件允许,5MW容量也可以建一个电站。

  “成本是多少呢?

  “1MW容量需要25亩地,900万人民币投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片土地大约2800亩,每年盈利4000万元。

  “为什么你对这个项目如此感兴趣呢?”盐城晚报记者问Mohammed,他回答说,他在阿联酋生活、工作,却是一个地道的苏丹人。“我家在苏丹北部,有一块祖传下来的土地,面积大约9平方公里,现在苏丹政府同意我们开发,所以我们想看看一些项目的可行性。

  Mohammed说,苏丹天气炎热,有时甚至能达到53摄氏度,而且沙漠地区多,风沙、灰尘也大。“刚才听介绍说,光伏电板是建在水里的,水能够降温,并且提供一个相对平衡的温度,还能降低灰尘的污染,这对于克服苏丹的地理自然环境来说十分有利。”Mohammed表示,在大致了解了产业基地的建造成本、运行人工、盈利等环节后,他将考虑这片电站落地苏丹的可能性。

  同样来自非洲大陆的另一位成员——博茨瓦纳国际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詹姆斯教授,也对电站十分感兴趣,他问朱安祥:“请问这风力发电机有噪音吗?会传到多远?

  朱安祥回答说,其实对于“风光渔”互补产业来说,机组有一些噪音是好的,能够驱赶水面上觅食的鸟,保证渔业的收益。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