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出少年!苏州中学生搜索发现16颗新小行星
1月19日下午,苏州中学科技教育成果报告会在该校来秀坊举行,4组中学生就他们进行的科技探究性学习进行成果展示,内容涉及鲁米诺的合成实验、纸飞机的飞机研究、小行星搜索与测光等。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果让现场观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葛修润等专家惊叹不已:“真是英雄出少年!”
化学帝探究鲁米诺合成新法
在以“科技创造未来创新超越梦想”为主题的苏州中学科技教育成果报告会上,同学们的精彩展示让来自全市中学的700多名学生大开眼界。苏州中学高三(7)班的卞恪涵特别喜欢化学,他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光明使者——鲁米诺。这是一种在犯罪现场检测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血液,可以显现出极微量的血迹形态。“虽然鲁米诺早在1853年就被合成出,但我想通过研究改进鲁米诺的合成路线,探讨最佳的合成方法,原则是高收率、易操作、对环境友好。”
卞同学通过查找文献、询问老师、请教专家,以及自己动手做实验,从校内实验室做到了校外化工厂,进行了为期1年的探索研究。现场,他在其“鲁米诺的新法合成实验探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研究过程及成果,得到了在座专家的一致认可。问其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收获,卞恪涵这样回答“一边研究一边学习到的,不只是交流的能力,还有实在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和应用。”
初二学生实验探究纸飞机飞行
纸飞机几乎是每个孩子童年的美好回忆。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的6名初二学生,发展儿时的兴趣,开展了一番《纸上谈“飞”——关于纸飞机的研究》。6人分工协作,“物理帝”窦平南负责解析纸飞机的飞行原理,陈宇鸿折了4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蔡彦韬通过飞行实验探究飞行时间与飞机大小、形状的关系,并展开调查问卷,杨涵清则负责实验及调查数据的分析,最后得出了宝贵的研究结果。
学生们的精彩展示勾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刘玠儿时的梦想。“纸飞机正是我青少年时代的梦想,我从小就想当一名飞机设计师,小时候做过很多飞机模型,有橡皮筋动力的,也有发动机的。高中毕业填写的大学志愿,全部是飞机专业。”刘院士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非常称赞,但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你这飞行时间的单位是秒呢还是分钟、小时?这些研究数据为什么都没有单位?同学们要终身牢记:科学研究一定要严谨!”刘玠院士严肃地告诫全场学子。
天文迷发现了16颗新小行星
苏州中学天文社的刘君达十分痴迷天文,迷上天文观测已有8年多时间。他在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太湖)基地专门设了“绿野天文台”,这可是有国际认证的观测站。虽然是业余的,但小刘的观测设备也相当齐全,牛顿式反射望远镜、载重50公斤的德式赤道仪等,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搜索观测的水平也是相当高。
“小行星拍摄天区多在冲日位置、黄纬10度左右,对统一天区拍摄3—4幅图像,使小行星相对于背景恒星有较为明显且规则的移动……”这个曾摘下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高中生至今已成功发现了16颗新小行星,获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并发表了3篇论文。刘君达还获得苏州市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科技创新要与基础学习紧密结合,中学时代要打好理论基础。”刘院士赞叹还是高中生的刘君达竟然在天文方面有这么多成就。“我想起了我高中的一位同学,也是非常痴迷天文,但考入大学的相关专业后因为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不够,没法继续读下去,只能中途退学。”刘院士也希望广大学生追求梦想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我曾经想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但最后成为冶金工程师,为什么?是以为国家的需要!”(顾秋萍)
来源: 扬子晚报网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