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下管网渗漏导致的事故频繁发生,专家呼吁:用信息化手段“管”住每一滴水
2018“水·经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论坛22日在宁举行,200多位来自全球的水务、水环境、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领域院士、教授等专业人士与会,共同探讨世界各地在水、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前沿讯息、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
对自来水管道实现数字化管理
近日,南京主城一条主供水管爆裂,让部分地区用水受到影响。“除了这种大家都知道的城市水管漏水事件之外,还有不少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日本工程院院士高伟俊建议,利用技术手段,对地下自来水管道详情进行数字化整合梳理。管网是什么走向,会通过哪些节点,每个节点上都要配置监测系统。“只要监测到哪个节点水压有变化,就可及时处理,而不是等到爆裂了再抢修。”
“某城市有一条路,一年坍塌18次,被称为豆腐渣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王复明说,其实那不是道路建设质量问题,而是地下管网出了问题。地下管网,尤其是自来水管、污水管一旦发生渗漏,会发生比道路坍塌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城市不断“向下发展”,地铁、隧道、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因地下管网渗漏引发的事故频频发生。数据显示,中小城市地下管网渗漏率超过20%,有的地方甚至超过40%。“这既造成水资源浪费,也让污水渗透到土壤中,增加治理困难。”王复明说,他正在研究防止渗漏的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高伟俊认为,智能水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缓解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自来水直饮要实现全过程管理
市民能否喝上放心水,考验城市水净化水平,也折射出城市文明程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陈思中说,新加坡将污水全部储存起来,化为再生水,重新利用后可再次变成饮用水。
“相比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指标,国内的自来水指标一点都不低,甚至有些还高于他们。”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光说,我国自来水无法直饮,问题出在自来水管线,“虽然自来水管道公共部分标准很高,但进入小区后的末端管线质量参差不齐。”
杨光介绍,自来水管道建设标准越来越高,但管理标准没有跟上。小区内自来水水箱的保洁、水管清洁度等问题无法解决,即便有小区装了直饮水,敢喝的人也很少。
自来水实现直饮,还需全过程管理。既要重视老水箱改造保养,也要兼顾日常水管的维护、保洁。专家建议,除了供水单位和小区物业,引入第三方公司加入管理,只要坚持推进这项工作,自来水直饮不成问题。
治理水污染需要系统思维
古今中外的城市通常因水而起,如今一些城市河道被污染,城市与水的关系由相存相依变为相互排斥。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戴德胜博士提出,城市水系营建需要满足韧性安全、生态健康、滨水活力、文脉传承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以实现“人”“水”“城”和谐共生。
随着新旧动能转化,治理污染力度也在加大。“治理水污染,让河水变清还远远不够。”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院长夏文林说,这项系统工程要从源头抓起,比如农田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最后会排入江河;马路油烟污渍一旦下雨,就全进河里。
以前城市河湖、绿地、可渗透路面能够储水,有调节功能。如今,只要下大雨,城市很容易形成内涝,雨水污水只能排到外围水系。“我们可以在地下建‘平行式深邃’,将城市污水存储集中,治理好后再排放到江河。这听上去工程量很大、成本会很高,但从长远看,收益远高于投入。”夏文林说。
与会专家呼吁,从更高格局视野、以更系统的思维看待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打造对经济及城市发展的作用。北控水务集团水环境技术总监冒建华表示,从治污转向资源循环,从产业与环境对立转向协同发展,从治理效果到体验效果的转变,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改变生活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进而改变城市和企业的运转方式,促进经济发展。记者梅剑飞
标签:
编辑: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