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领导干部要做有担当的“关键少数”
这是一次再动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位置发挥关键作用,做有担当的“关键少数”
这是一场及时雨——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强化了政治定力这是一记发令枪——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以问题为导向,抓整改,促落实,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贡献
冬去春来,万物更新,坐落于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涌动着学习研讨的热潮。
2月2日至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这里举行。5天时间里,172名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解放军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在研讨班进行了一次集中、系统地学习。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通过学习研讨,学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是一次再动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位置发挥关键作用,做有担当的“关键少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2日上午在中央党校综合楼报告厅举行的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当天下午,学员们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全面依法治国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联系,开始认真自学。在之后几天,学员又分成十个小组,联系各自实际,进行了集体研讨和交流发言。一些中央领导同志还分别来到各小组,倾听和参与学员们的讨论。
通过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研讨班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很有针对性。这个群体人数虽然不多,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决定了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起到关键作用。抓住这部分人,就抓住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牛鼻子”,将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注入强大牵引力。
这是一场及时雨——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强化了政治定力
连日来,中央党校校园内洋溢着一派紧张活泼、求真务实的学风。通过学习研讨,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厘清了。“‘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法是一种行为规则,简单地比较,只能是人为地将‘党’和‘法’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员们说。
通过学习研讨,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了。“我们既不能采取过去的模式,也不能走西方的道路,而是必须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突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关键环节,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学员们说。
通过学习研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系更加清晰。
“‘四个全面’是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此时提出这一战略布局真有纲举目张之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法宝’。”学员们说。
这是一记发令枪——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以问题为导向,抓整改,促落实,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列举了当前存在的法治不彰、法治废弛的一些现象。一位学员在学习总书记讲话时将其一一标出:“我数了数一共有5个方面问题、36种表现形式、10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鞭辟入里,话说得很重,发人警醒。”
自己和身边的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是否比较淡薄?是否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在学习中反思,在讨论中自查,学员们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检查,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和紧迫感。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作风建设等方方面面,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做到思想上有新提升、工作上有新举措。”
原标题: 江苏:领导干部要做有担当的“关键少数”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