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导小组啥来头,为何省委书记省长来领衔?
“要创造性、高质量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6月7日,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如是指出。”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苏正加大力度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
从空中俯瞰,运河明珠清江浦,灯光浆影交相辉映,璀璨的夜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图/视觉江苏网
“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其中江苏段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遗产点22个,列入遗产的有325公里。江苏段不仅文化遗存最多,而且品位是最高的。
大运河沿线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创新前沿。江苏有多么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项工作?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分别担任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不是别人,正是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
图片来源于交汇点
7日举行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当起了学员,不仅一起观看了大运河专题片,还听取了专家辅导报告。苏州、无锡、扬州、淮安四市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实际,就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了交流发言。
制图/袁宇韬
娄勤俭在讲话中指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 我们一定要创造性、高质量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作为大运河起源地,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江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省内大运河沿线城市参与文化带建设的积极性高,从当初的大运河联合申遗到主动围绕大运河推进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各方面工作已有了良好开端,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已经先行一步。
尽管已经拥有这样的文化底蕴、物质条件和工作基础,但身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娄勤俭还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图/袁宇韬
“要通过共同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欣赏运河之美首选到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全国向往着江苏。”娄勤俭表示,江苏有条件有实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大运河的晨曦。图/视觉江苏网
调研中的几多牵挂
关注江苏的人应该清楚,这并非娄勤俭第一次提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
2017年11月2日至3日,娄勤俭就任江苏省委书记后的首次调研去了淮安。调研中,他曾先后考察了中国漕运博物馆、里运河文化产业带等,强调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文化传承,丰富表现形式,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娄勤俭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娄勤俭先后来到大运河淮安段、镇江段、扬州段考察,看河道水情、察文物遗产、听专家建议。
制图/杨晓珑
在大运河淮安段,娄勤俭考察了中国漕运博物馆以及清江闸等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详细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
制图/杨晓珑
在镇江古运河畔,娄勤俭在察看了运河水质和周边环境后强调,古运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首先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它,要通过清淤、加深河道、加强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手段着力做好水的文章,让水清起来、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熠熠生辉。
制图/杨晓珑
在大运河扬州段,娄勤俭来到京杭之心亲水平台,察看沿岸周边环境整治情况,肯定了扬州市保护利用大运河遗产所做的工作。
如何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这次专题调研中,娄勤俭指出, 要科学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统筹考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各项工作,做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 。
2018年6月3日,一列以淮安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有轨电车正在运行中,该列主题列车的4节车厢里设计了淮安运河风景的元素,充分展现出淮安悠久厚重的运河文化。图/视觉江苏网
“要深入分析各种运河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结合地域特点有序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有机联系、相得益彰的运河文化长廊,真正起到保护遗址、传承文明、造福人民、创造未来的作用。”调研中,娄勤俭还提到,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用现代化手段对遗址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质进行解读与诠释,让人们在对大运河文化更高水平、更好形式的展示中,接受文明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夕阳透过洁净的空气照射在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构成一幅绚丽的夕阳美景。图/视觉江苏网
古运河,新风光
纵观历史,运河兴衰与民族命运、国家大局息息相关。大运河畅通繁荣之时,往往都是国运昌盛、国泰民安之期。
大运河流经江苏大部分区域,运河沿线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唐朝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宋朝以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地区历来经济发达、贡献巨大。
古老的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腾不息的河水,更是一股绵延不绝的文脉。如今,她以阅尽千年的身躯,继续为沿线地区带来新的风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正在江苏大地策划实施的一系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多重价值,全面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整体水平。如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等,都迈出了可喜步伐。
大运河文化带究竟该如何建?在学习会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娄勤俭指出,要把握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内涵要求: 一是文化遗存保护要走在前列。 做好大运河文物的考古、研究与认定工作,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泽被当代、启迪未来; 二是文化价值弘扬要走在前列。 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落脚点,下大力气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使运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除了强调文化遗存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娄勤俭还格外重视大运河沿线的生态保护修复。 “要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规律,严格管控污染排放,加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力度,以生态保护修复倒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水生态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展示水风景魅力,传播水生态价值,打造体现江苏生态文化的长廊。”
娄勤俭还特别指出,大运河沿线环境建设要走在前列。追求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之美、整体之美,优化大运河两岸风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
交汇点记者林元沁耿联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