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结石需注意平时饮食
夏秋季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季节,它又称尿石症,是指发生在泌尿集合系统任何一处的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都有形成结石的可能。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饮食等多方面原因高达5%-10%;每年新发病率为150-200 /1万人,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腰痛。
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宏骞介绍,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具体而言,在年龄方面,多数结石发生于中年人,年龄区间在40-60岁比例最高,但目前结石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肥胖则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肥胖患者的体质指数增加,结石患病风险会随之升高。高脂、高蛋白、高嘌呤、高糖饮食则会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同时一些职业需求的久坐也是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他的例如尿路梗阻、长期感染和尿路中存在异物也是诱发结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
此外,泌尿系结石同时具有极高的复发率,相关统计表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6.7%、28.0%、41.8%,10年复发率高达50%。而一些代谢障碍引起的高草酸尿、高钙尿、低枸橼酸尿、高尿酸尿等则是结石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对于结石的预防治疗,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是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其中增加饮水量则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成年男性每天饮水量为2500-3000ml,女性及心肺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为每天2000-2500ml,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维持每天尿量2000-3000ml以上。由于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需饮水300-500ml。
除了增加饮水量以外,改变饮食习惯,避免高危饮食也是减低结石复发的有效方法。
饮食上应注意:(1)要重视膳食纤维的摄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尿结石的发病率呈负性相关。适当摄入膳食纤维可减少草酸钙类物质的吸收,排出增加,使得尿中草酸钙和尿酸物质减少,从而抑制尿结石生成。(2)减少高盐类食物摄入。高盐食物如咸菜、腊肉及其他腌制品可促使尿钙增加,并减少枸橼酸盐的分泌,导致尿结石形成。(3)限制动物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草酸和钙的排泄,并减少尿中枸橼酸盐的分泌,降低尿pH值而使其成为尿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过多摄入动物蛋白质的情况下最有形成结石的可能。(4)多吃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B6可减少草酸钙结晶的生成,缺乏则导致结晶形成并诱导肾小管炎性损害,增加尿结石的危险性。维生素K可降低草酸含量,也可减少尿草酸钙的数量。这两种维生素都富含在绿色的水果及蔬菜中,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合理搭配,适当多吃一些蔬菜、谷物和水果将能减低尿结石的发病率。
对于既往有结石病史的患者来说,结石成分的确定更有助于防止结石的复发。(1)含钙结石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食糖及其制品、饮料等可增加尿钙,结石患者应加以控制,建议采取酸性饮食,而饮用含高钙食物如牛奶等一般不影响机体的钙代谢,可正常饮用。(2)草酸盐结石患者应少食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萝卜、菠菜等;而口服维生素B6及镁制剂,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特异性高草酸盐结石。(3)尿酸结石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建议碱性饮食,不宜饮酒,因饮酒可增加尿酸水平,酒后还易引起尿的浓缩。相关检查提示高尿酸症患者可适当口服别嘌呤醇治疗,同时口服碳酸氢钠,可使尿液碱化。(4)碳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多见于碱性尿(尿pH>7.2),患者宜低磷饮食并宜食酸性食物,并建议加强控制感染,并少食所有奶制品。此外,适当口服氯化铵可酸化尿液,减低碳酸钙及磷酸镁氨结石的产生。(5)胱氨酸结石患者饮食上应以素食为主,避免大量高甲硫氨酸饮食如蛋、鱼、肉、禽等。对于已发结石患者还要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定期进行B超或X线检查;还有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项目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柳辉艳戚在兵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