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51项通用项目登上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榜端
国家最高领奖台,“江苏军团”群星闪耀新年伊始,喜讯传来。在昨日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苏军团”再度收获满满,共有51项通用项目登上国家最高领奖台,堪称星光熠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突破重大核心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创新争优的道路上,江苏人一直在砥砺前行。
在今年的荣誉榜单上,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东明副研究员参与完成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登上了新高峰。
移动通信是全球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必争高地。三十年来,我国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的发展过程。2005年全球进入4G标准竞争热潮,在该项目的助力下,我国重点克服五大挑战,突破重大核心技术,提出并主导TD-LTE国际标准,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群体突破,并在全球广泛应用,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由于存在关键理论技术瓶颈,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水资源节约,在我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河海大学王沛芳教授主持的“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让这一难题有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突破。该成果直接应用于江苏、江西等数十个单位灌区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效益。此次,该项目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全球脑功能连接组学计划合作奠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技术用于发掘多个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像学标志物,并应用于临床。”课题组研究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居胜红教授介绍说,该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提升了磁共振的成像效率,并建立了临床影像大数据库,数据病例量已达5000例,为全球脑功能连接组学计划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此外,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程明教授领衔的“强容错宽调速永磁无刷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洪伟教授领衔的“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大医院副院长刘必成教授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慢性肾脏病发生机制和临床防治”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数学系虞文武教授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项目“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与方法”获自然科学二等奖。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东南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14项(通用项目),5年获奖总数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
为我国环境高风险污染物防控提供强支撑
在不少地方,工业废水肆意污染河流,破坏环境,如何才能让碧水长流?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李爱民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围绕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的难题,自主研发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高效转化及高效净化技术,正逐步发挥巨大效能。此次,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们这项技术,已在多个省份建立89项废水处理示范工程,近三年处理废水约1.94亿吨,削减COD约37.4万吨。”李爱民自豪地说,在我国重点流域、江苏沿海工业园区有毒有机污染物控制、典型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该项目技术都将大展身手。
南京大学此次斩获的荣誉还有三项。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徐祥教授团队的项目“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别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荣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高翔团队领衔的项目“基因工程小鼠等相关疾病模型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江苏制造”正在向“江苏智造”嬗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迎光教授团队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飞机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及应用”项目,此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组历经近十年联合攻关,建立了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飞机型号复杂结构件研制和生产,显著提升了我国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制造水平和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松柏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理工大学陈光教授团队的“新型合金材料受控非平衡凝固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的“某发射能源”项目则攻克了世界军械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这项发明让中国的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这也是他在1996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之后,再次获得这项国家科技大奖。加上1993年他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王泽山院士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吴红梅 杨频萍 沈峥嵘 蒋廷玉)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