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个项目获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上午,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183个项目获得奖励。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张建云院士从省委书记罗志军手中接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江苏获奖项目配套奖励证书,省长石泰峰发言。
本次获奖的183个项目,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07项。从项目来看,国家财政投入依然是科技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获奖项目中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占了47%,其中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等支持的有87项。但也不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项目,有69项,占38%。与此同时,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占51%,达94项;其次是高校占26%,研究院所等事业单位占8%。令人兴奋的是,获奖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数量稳中有升。183个获奖项目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26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46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74件。
一等奖项目“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即拥有18件授权发明专利和2项标准。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任王爱勤告诉记者,世界上稀有非金属矿产资源凹土(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48%在中国,中国储量的74%在江苏。但由于研究不够,我省凹土产业化程度不高,稀有资源只能卖出每吨一两千元的低价。王爱勤和他的团队搞清楚了凹土的微观结构,解决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使得传统产业对接、提升为新兴产业。“我们这十年的创新能力已超过之前最好的美国了,研发出来的纳米凹凸棒石能卖到每吨5万元,大大提高了产业附加值。”让王爱勤更加高兴的是,江苏已出台文件,欲将该产业打造为特色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在当天领奖的队伍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挑起我省科技创新的大梁。183个奖励项目完成人中,35岁以下的有540人,35-45岁的有560人,二者占全部完成人的65%。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导马涛就是一位80后。我国公路改扩建每年产生废弃料2亿吨左右,如果全部废弃填埋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但2012年我国回收利用率尚不足30%。如何高效循环利用公路改扩建废弃物?马涛和团队对此的研究成果这次获得了二等奖。他以沥青为例说,在公交站台前和十字路口常常可以看到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凹槽,“我们考虑的不仅是恢复原状,还要复合进其他材料进行改性再生,让修复后的路面不再或减少出现类似问题。”与传统养护维修相比,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最高可节约成本60%。目前,江苏有超过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用上了就地热再生技术,主要城市也已配备厂拌热再生设备。
此外,本次还有10家企业获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6名外籍专家获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家获奖企业大部分属于新兴产业,其中新材料5家、新能源2家、先进制造1家、医药1家、电子信息1家;同时也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多次获得国家或省科学技术奖,大多数得到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支持,平均销售规模达17亿元,研发投入比例达6.1%。(经济报记者杜颖梅通讯员蒋历军)
原标题: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