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南京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解决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就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科技创新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企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内在持续动力,对于非公有制企业亦是如此,华为、海尔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走在了行业前列,在促进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将对南京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加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非公有制经济研究背景
1 、相关政策和要求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发表了《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重申了“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习总书记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5]136号)。《实施意见》中提出:重点加强对非公有科技型等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市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专利申请实审费用予以部分资助;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在技术开发费等税收政策上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提高对非公制科技企业创新孵化服务的能力。南京市近年来出台的“1+8”政策体系、“科技九条”、《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条例》、《南京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兵的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对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均一视同仁,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企业概念
非公有制经济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国内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市场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企业。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划分,非公有制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非公经济成分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股份合作企业、其他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
二、“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1 、企业数比重接近 90%
2011年至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数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2015年均比上年略有回落。2015年,南京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有2435家,比2010年增长12.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9.7%,比201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1852家,比2010年增长19.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9家,比2010年减少3.1%;外商投资企业394家,比2010年减少6.9%。
2 、就业人数超过七成
2011年至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量稳步增加,2014年达到最大值,2015年小幅减少。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拥有从业人员56.94万人,比2010年增长10.6%,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4.5%,比201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34.18万人,比2010年增长1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84万人,比2010年减少12.0%;外商投资企业16.93万人,比2010年增长5.2%。
3 、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半数
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2011年至2014年均呈增长态势,2015年略有下降,利润总额2011年至2013年逐年增长,2014年开始略有下降。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为7791.90亿元,比2010年增长50.0%,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60.4%;主营业务收入为7345.84亿元,比2010年增长41.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3%;利润总额为429.40亿元,比2010年增长38.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1.3%;资产总计5242.34亿元,比2010年增长49.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1%。
三、“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特点
1 、科技创新基础建设:企业、政府协同支持研发
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内资企业是主力。 研发机构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基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拥有研发机构1108个,比上年增长13.4%,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8倍,年均增长37.0%。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的81.4%,比2010年提高了21.7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最多,2015年有858个,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机构总数的77.4%,与2010年相比增幅最大,是2010年的5.3倍;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160个,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14.4%,是2010年的3.2倍;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90个,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8.1%,是2010年的5倍。
政府研发优惠政策力度加大,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减免税额增长最快。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是政府部门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而制定的两项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这两项减免税金额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享受各类减免税金额总体呈递增趋势。2015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6.80亿元,比上年增长39.0%,是2010年的5.1倍,占规上工业企业的67.1%;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是2010年的3倍,占规上工业企业的60.0%。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在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享受到的各类减免税中,内资企业份额一直最大,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速最大。2015年,内资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4.60亿元,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67.6%;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5.22亿元,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56.3%。2015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1.50亿元,年均增速为41.7%;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2.36亿元,年均增速为45.6%。
2 、科技创新投入:研发人员、经费投入两翼齐飞
研发队伍不断壮大, R&D 人员超过半数。 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有R&D人员3.05万人,比2010年增加1.47万人,年均增长14.1%;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R&D人员总数的55.6%,比2010年提高10.7个百分点。2015年,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4%,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70.1%,比2010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R&D人员最多,2015年有2.12万人,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6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科技活动人员比重最大,2015年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5%,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80.6%,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分别为6.2%,71.0%)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3.2%,62.0%)。
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占据半壁江山。 R&D经费内部支出及R&D经费投入强度,是反映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75.16亿元,比2010年增加39.29亿元,增长了1.1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54.9%,该比重较2010年提高6.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为15.9%,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高出3.0个百分点。2015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2%,比2010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占比最大、年均增速最大,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均较高。2015年,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51.80亿元,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68.9%,比2010年提高18.0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23.2%。2015年,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1.34%,分别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高出0.27个百分点、0.22个百分点。
3 、科技创新产出:专利、新产品、注册商标多足鼎立
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长。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三种类型,其中发明专利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有效发明专利不仅是企业提出申请,而且是已经被确认授权的发明专利,因此有效发明专利的数量最能体现专利的含金量。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6915件,是2010年的2.8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总数的64.4%,该比重较2010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有2484件,是2010年的2.4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53.1%。有效发明专利6098件,是2010年的4.5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总数的56.6%。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五年来均有明显增长,尤其是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比重超过60.0%,明显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水平(43.6%)。
新产品开发稳步开展。 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有4033项,比2010年增加1718项,占全部规上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总数的比重为68.5%,该比重较2010年提高10.3个百分点。2015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76.65亿元,比2010年增长28.4%;新产品产值为937.4亿元,比2010年增长61.0%;新产品销售收入为903.25亿元,比2010年增长53.1%。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幅远高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增幅,说明投入产出效益较好,且好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看,“十二五”期间,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新产品产值等方面均明显增长,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有所下降,但其新产品产值未受影响,略有增长。
注册商标、国家或行业标准数量明显提升。 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3338件,是2010年的4.7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65.1%,该比重较2010年提高了30.6个百分点;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433项,是2010年的1.6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67.1%,该比重较2010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2015年,内资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最多,有2494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增幅最大,2015年有574件,是2010年的7.2倍。内资企业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增长最明显,2015年有358项,是2010年的2.9倍。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1 、研发活动开展率较低
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的有873家,开展率为35.9%,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38.3%的R&D活动开展率相比,低了2.4个百分点,与公有制工业企业近60%的开展率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分登记注册类型看,2010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R&D活动开展率均不低于规上工业企业,而近年来与规上工业企业差距在拉大。2015年,只有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开展率略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仅0.3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R&D活动开展率分别低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2.2个百分点、5.1个百分点。
2 、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非公有制外商投资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明显落后,表现为近五年R&D人员和R&D经费投入金额的减少。2015年,非公有制外商投资企业R&D人员有0.55万人,比2010年减少0.04万人,占非公有制工业企业R&D人员总数的比重较2010年降低了19.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外商投资企业R&D经费投入为12.95亿元,比2010年减少5.5%,占非公有制规上工业企业的17.2%,该比重较2010年降低21.0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外商投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45%,比非公有制内资企业低0.94个百分点,比非公有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低0.89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降低0.14个百分点。
3 、政府资金支持不足
从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活动资金、R&D经费投入中的政府资金这两个指标来看,目前政府对于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资金支持仍显不足。2015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活动资金为1.54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活动资金总额的40.5%。其中:外商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仅有0.14亿元,还不足2010年的一半。在非公有制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的来源中,政府资金只占1.7%,该比重较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还低了0.5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较2010年下降0.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较2010年下降0.3个百分点。
4 、专利申请质量不理想
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有申请才可能被授权)、有效发明专利(被授权的且在有效期20年内的发明专利)数量的变化等重要指标都与发明专利申请量息息相关。因此,在专利申请数量、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应关注专利申请的质量,即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近五年,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不高,主要是内资企业拉低了水平,且与2010年相比,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有所下滑。2015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为35.9%,比2010年降低了5.0个百分点,较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低了7.7个百分点。2015年,非公有制内资企业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低了11.5个百分点,而2010年仅低了0.8个百分点;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该比重较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低了0.9个百分点,而2010年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13.2个百分点。
五、对策建议
1 、 加大 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 引导力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开展R&D活动及其重要性的宣传,全面落实国家R&D活动扶持政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R&D活动开展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R&D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使非公有制企业树立正确的观念,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加R&D活动的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
2 、激发企业研发创新内生发展动力
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在研发项目、人才培养、创业创新等领域全方位合作。面向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融资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着力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研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3 、加大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压力较大,积极性受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政府资金在非公有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中的比例过低。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帮助企业打破科技创新资金瓶颈,并确保政府资金的稳定增长,同时,建立相应的社会融资体系,进一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政府对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可以效仿广州市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补贴的做法,根据统计部门认定的研发费用的多少,给予相应比例的补贴。
4 、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政府应全力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专利申请的质量,特别是内资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出台科技扶持政策,对专利申请的数量,尤其是质量进行奖励,对专利质押融资实行利息补贴。同时,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专利申报的辅导,让企业实实在在能够重视专利、利用好专利。很多外资企业的研发在外,研发成果更没有及时在国内以专利的形式进行申报,对于这类外资企业应加以重视,可采取上门辅导的方式。
(撰稿人: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