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靖江-美人】靖江“绣娘”,不止于心灵手巧

30.01.2017  14:45

说到绣娘,您的眼前肯定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江南水乡的老房子内,眉目清秀的女子端坐秀桌前,银针轻舞,丝线摇曳,岁月静好。就是这一针一线之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呼之欲出。


这是一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工艺,它的每一丝褶皱、纹路、甚至是气味,无不透露着手艺人的真诚与朴素,这是时间与历史的沉淀。


在靖江,也有一些爱好刺绣的“绣娘”,她们虽无刺绣基础,但肯用心钻,倒也绣得有模有样。


李华:靠垫绣花


白天,李华是政务服务中心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晚上,她就化身“绣娘”:翻出最爱的“百色线盘”,细细地穿上线,盘腿坐在沙发上,按照之前临摹的样子,在老布片上绣上各种图案。


一块上了年代的蓝印画布,裁成10厘米见方,缝边,用白色的粗棉线勾勒出流水图案,再用红线点缀,这便是一个上好的杯垫了。“看上去容易,其实要绣好很难。首先,针角要整齐,其次,要密不漏底,不叠针。我这杯垫是纯手工制作,全靖江独一无二”。


绣杯垫只是“小试牛刀”,李华还能绣出靠垫、香袋。“靠垫比较大,需要用笔先画一个图案的样子出来。如果没有绘画基础,完全可以从网上买来图纸,用布料专用笔临摹好图案,依样画葫芦。”李华说,做绣娘,伤颈椎。只要在绣,她便会设闹钟,一小时响铃一次,提醒她起身伸懒腰,站在窗边极目远眺。“眼睛一直盯着手中的针,容易发酸、发涨。”李华有个鞋盒,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刺绣工具,还有上百种颜色的丝线。“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我叫它百色线盘”。


每当拿起绣针,就感觉自己有点像古代的大家闺秀一样,整个人都沉静下来。这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不过,想绣出一件好看的作品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环顾身旁,李华的生活中有不少物件都是她亲手绣出的。车里的靠垫,桌上的杯垫,还有夏天裙子上的花朵,每当有人问起“在哪里买的”,她便会扬起喜悦的笑容:自己绣的。


抚摸那一缕缕丝线,犹如品读一首首耐人的诗句,心也不由得雅致起来。”在李华的微信上,她总会发一些绣上自己姓名的成品,配上一段感悟。


平凡的物件,不一样的创意。除了刺绣,李华还有一样“绝活”:让瓶子大变身。麻绳、纽扣、木夹、胶水、剪刀,还有几个酸奶瓶、鸡尾酒瓶,经过李华的巧手一捣鼓,一组颇具异域风情的花瓶悄然出现。“简单的操作之后,一个个崭新的小瓶子从我手中诞生,这感觉太好了!我完全停不下来,直到最后一个瓶子被我折腾好。看着一桌子漂亮的花瓶,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李华说。



布衣布袄”:刺绣惊艳了生活


布衣布袄”是我市一名小学老师,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别名,是因为她特别喜欢做些针线活儿。


但她的针线活儿可不是钉纽扣这样简单,她从没学过裁缝,却可以将一块布料缝制成一件长袍。


长方形的棉麻布料,对折后,剪出领口,再缝合两侧,留出袖口,一件袍子就这么整出来了。”她也可以将一个普通的旅游帽变得灵动。“从丽江淘来的老绣片,一针一线缝在帽檐,颇具异域风情的图案,与牛仔布料结合,米色帽子也变得温柔起来。


用布料缝制衣服,对她来说不是难事。在一块蓝印花布上,绣上花朵和姓名,也只在须臾之间。


因为爱刺绣,所以专门读了很多刺绣的书。在过往几千年只有手工的时代,女红是每个女子都要具备的能力。鸳鸯冰帝是绣给自己,花开富贵是绣给父母长辈,五子登科是绣给儿孙晚辈,女人一辈子的心思,都在这一针一线里。”“布衣布袄”说,自己虽无那绣鸳鸯的手艺,但绣些花花草草,却是不在话下。


布衣布袄”对于针线的偏爱,源于小时候的经历。“在每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和姐姐在美孚灯下写作业,妈妈就在一旁织毛衣或者钉扣子,那些冬夜,我们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然而却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时光。姐姐穿了嫌小的毛衣,我穿着一两年,若再嫌小,母亲便会在袖口处,找来一些零碎毛线,织出一段来接上去。所以我的毛衣,袖口一般都会有几种颜色,红黄蓝绿。


用“布衣布袄”的话来说,只有在做手工的时候,她才觉得可以随心所欲:不断冒出新的想法,不断改变款式,直到成品以惊艳的姿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