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项目为突破口谋划新年思路
泰州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要求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力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再突破,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再发力,在港产城融合互动上再推进,把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打得更响。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以项目为突破口,助推靖江早日实现“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目标。
发挥优势,做大增量,谋划项目招引再突破
依托港口优势,招引一批带动产业崛起的重大项目。一方面,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引节能锅炉、豪华游艇、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类大型项目;另一方面,着力招引建设一批“物流+制造”类重大项目,按照“四位一体”的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沿江物流业。依托产业优势,招引一批促进产业集聚的功能项目。围绕补全船舶产业链,在船用电子、船用导航项目招引方面求突破,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市”向“造船强市”转变;围绕粮食贸易、粮油副产品,招引一批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招引一批高档木制品、地板、家具等成品加工制造项目,提高木材产业附加值;招引石化、冶金龙头型项目,推动行业内企业的整合,促进产业由产品配套向成套设备制造方向转变。依托区位优势,招引一批具有高端业态的服务业项目。围绕粮食、木材、钢材、矿粉、煤炭等五大货种,加快改变传统物流业态,努力建设一批交易市场,推动开展电子交易,实现物流业的增值服务;发挥靖江“桥头堡”效应,加快建设一批与苏南错位的高端商贸市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质增效,盘活存量,优化产业结构再发力
积极推动企业“优化重组”。鼓励困难企业与战略投资者或行业领军者合作共建,盘活存量资产,重新焕发生机;鼓励低效企业通过出租、出售等方式与大集团、大公司合作经营,加快释放产能;鼓励落后企业加快置换重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置换引入新项目。积极推动企业“高位嫁接”。引导企业开展“资本嫁接”,重点推进万林木业、华达汽配、迈能高科、卓然设备等一批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家;引导企业开展“市场嫁接”,通过“走出去”收购、兼并国外关联企业,引进来参股、控股,来推动企业规模扩张,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嫁接”,放大三马起重与芬兰科尼成功合作效应,鼓励区内空调、机械制造等产业的骨干企业攀高附贵,借船出海,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快推动联合创新,政府层面积极搭建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和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企业层面深化与中科院研究所、中船重工702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质量检测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体系。
适应形势,明晰路径,港产城融合互动再推进
当前,开发区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树立了“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三融合”战略,努力实现更高层次、更优质态、更可持续的发展。内外融合。抢抓国家级开发区和一类口岸开放的机遇,充分利用沿江岸线、港口的资源优势和沿苏锡常的区域优势,牢牢把握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力求在制度创新、产业引领、扩大开放等方面形成新突破和新跨越。两业融合。推动企业内部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制造业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推动沿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码头、仓储、加工、贸易“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推动沿江产业集群发展;突出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以沿江大企业为依托,以行业供应链为纽带,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产城融合。完善港城科创功能,以高教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搭建产学研平台,通过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转化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完善港城港口功能,建立现代化港口运营机制,保障沿江现代物流业发展;完善港城商务功能,推进商贸金融、总部经济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综合配套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