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籍98岁抗战老兵的家乡情

25.07.2016  15:18

 

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党的隐秘战线和公安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多世纪。1991年获公安部“一级金盾荣誉章”,2015年获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姚毅夫1919年出生于靖江,如今已98岁高龄。目前,他定居徐州,身处异乡却一直情牵桑梓之地,通过各种渠道探听和关注家乡的消息,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而高兴。

 

记挂家乡发展 最喜欢靖江香沙芋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姚毅夫对家乡的一切特别感兴趣,就连芋头也是靖江的香沙芋最得他的青睐。姚毅夫的儿子透露,老人家对靖江的土特产香沙芋、粯子粥、大炉饼等特别喜爱,去年10月份回靖时,还特地托亲戚代购了上百斤香沙芋带到徐州去。

 

前年5月,姚毅夫和友人特地驾车参观了滨江新城区,到早年他曾战斗过的新港走访。望着家乡的沧桑巨变,姚毅夫感慨:“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家乡的巨变,我十分开心!”也就是在那次回靖,他获得一本2014年《靖江日报·春节特刊》,如获至宝,带回徐州仔细阅读,此后多次打电话托靖江友人给他寄《靖江日报》。虽因白内障视物不清阅读不便,姚毅夫仍坚持就着放大镜看报纸标题。

 

姚毅夫面容清癯,虽已年近百岁,思维却依然清晰。记者和姚毅夫的交流中,发现他对靖江近年来的大事竟也能说上一二。采访结束前,他用笔认真地写下了对家乡的祝福(见图)。

 

 

回忆青年时光 讲述难忘烽火岁月

 

聊起家乡发展,姚毅夫时常会提到新港。新港,是姚毅夫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当年他正是负责搜集新港区的敌伪军政情报。

 

1932年,姚毅夫小学毕业,因为家境贫寒,他通过表兄介绍,进入上海荣华印书馆工作。这段时间,他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随后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的活动。“8·13”淞沪战役爆发后,姚毅夫接受组织安排回到靖江,到靖江城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并担任靖东情报站分站负责人。1943年,中共靖江县委决定成立新港地下党支部,姚毅夫担任支部书记。为了开展工作,姚毅夫开了一家杂货铺,以卖酱油、醋、香烟作掩护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成为传递情报的据点。

 

事实上,姚毅夫本姓丁、名再琴,他的兄弟姐妹都参加了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便于开展革命工作和保护在日伪占领区亲属的安全,化名姚毅夫,他的弟弟丁再兴化名姚剑夫,妹妹丁秀珍化名姚明。这些化名一直沿用到现在,以致少有人知道他们兄妹的原名。

 

谈起当年的烽火岁月,姚老仍激动不已。他不愿过多提自己的辉煌经历,只是反复念叨:“与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太幸运了。

 

离休发挥余热 革命风范令人叹服

 

解放后,姚毅夫先后在扬州专区公安局、苏北行署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工作,并担任过铜山县公安局局长、徐州地区公安局副处长,他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指导办案,多次组织和参与了国家领导人到江苏视察的安全保卫工作。1983年,姚毅夫从徐州地区公安处副处长岗位上离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离休后的姚毅夫没有停下脚步,先后做了11年法律服务工作。他学习法律知识,钻研法律服务业务,工作劲头让许多年轻人都很惊叹。鉴于他业务娴熟、工作尽职,江苏省特地批准他为特邀律师。

 

1997年的一天,姚毅夫外出候车时不慎滑倒,摔断了腿,只好辞去了徐州市公安局法律服务所的工作。经过家人近半年的悉心照料,他恢复了健康。也就是这一年开始,姚老才真正开始了晚年生活。

 

年过九旬后,姚毅夫的腿再度受伤,医生为他做了手术,家人都担心他难以康复,没曾想休养半年后他顽强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走路,一有空还会回靖江看看,到家乡的土地上走一遭。“我要争取将过去革命年代的故事记录下来,留给子女,激励后代。”姚毅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