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将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征集靖江市境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地名,也包括其他历史悠久、使用50年以上的地名
马驮沙、魁星阁、万卷书楼、察院弄、万福桥……在不少市民的眼里,这些浸濡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蕴藏着马洲这座城市曾经的味道。如今,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推进,它们中不少只能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近日,我市启动编制我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挖掘和保护靖江地名文化遗产,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传承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
不少老地名逐渐消失
“地名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介绍,一个地名,或包含着一段古老的传说,或铭记着一段历史的变迁,或承载着某种民俗与风情。近年来,随着城区边界的不断拓展和老街区的改造,许多马路、老街、弄巷等正在消失。
比如说,西来镇的龙潭埭,相传在三圩埭南200米的地方有龙飞临人间,龙尾巴一摇在地上划出一条东西走向约300米的小河,与南北走向的公路垂直。龙钻进小河里一直钻到大海里去了,龙下水引起周围土地沉降形成深潭,后被人称龙潭。龙潭与东海相通的传说在附近家喻户晓,从此这个村庄被先民们成为龙潭埭。解放后,这个地方因为龙的传说,所在行政村被政府先后命名为见龙大队、见龙村。1999年,西来镇撤队并村,撤销见南村和见东村,一起并入见龙村。至今,当地一直保留见龙村村名。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东兴镇的“旧志五桥”被“黑桥”替代,生祠镇金星村附近的一片良田覆盖了昔日的“牌楼埭”……
保护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重视地名保护工作。2005年8月,市政协曾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靖江地名掌故》,填补了我市地名文化的空白。为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把《靖江地名掌故》作为“典藏靖江”系列丛书重新补充修订,全书按长江走向,分九个乡镇、九幅乡土地图,编排了232个地名故事和传说。
记者在2010年出版的《靖江地名掌故》中看到,书中收集的地名故事,有的地名还在继续使用,有的地名已经消失了。
“保护老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城市的历史。”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泰州市《关于加强历史地名保护工作的意见》,今后在城市建设中,地名管理部门将注意保护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名;对一些历史悠久、品位较高的老地名,将按照地域就近原则,实施移植使用,复活老地名,使地名成为“活着的历史”。
正在征集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为使历史地名采集完整,10月中旬,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开展历史地名征集活动的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老地名,征集范围包括靖江市境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地名,也包括其他历史悠久、使用50年以上的地名,按政区、村落居民点、道路桥梁、河流、名胜古迹等五种类别予以统计。市民政局将根据所推荐历史地名的古悠度、知名度、文化含量、文化独特价值以及传承价值等方面,初步拟定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老地名,在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后,发布我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今后,对于地理实体已经消失的历史地名,市民政局将采取有效方式留名存史,选择部分重要老地名,在原址的适当位置,设置历史地名保护标志(如碑、牌、亭等),释文介绍历史地名文化内涵、历史沿革等内容,给“老地名”树碑立传。此外,他们还将加强对历史老地名的详细考证和实地走访,广泛收集各类历史老地名的资料和信息,集中编纂好重要的地名史志档案、地名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