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国家生态市创建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5月24日至25日,国家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沈学强带领技术评估组赴靖江,对靖江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进行技术评估,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审阅资料、民意调查,同意靖江市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技术评估。技术评估组在反馈会上指出,靖江创建工作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经验丰富,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创建成效、体制机制、内生动力、组织方式等方面亮点凸显,创建成果和经验令人震撼,“靖江模式”值得在苏中地区推广。
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的“靖江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不断优化创建体制机制
靖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引领、生态惠民”发展理念,明确把生态市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举措、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和提升公众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2010年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靖江市将“四城同创”纳入“十二五”工作目标,并重点突出了生态市创建的牵引和示范作用,从推动科学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凝聚创建合力。成立由靖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统筹全市生态创建工作。委托江苏省环科院编制《靖江生态市建设规划》。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近三年来,一方面积极上争中央和省级资金近3亿元,另一方面通过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引导外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工程建设。
主攻创建关键领域
靖江市严格按照生态市创建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从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靖江市突出“六主攻”。主攻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主攻总量控制,推进节能减排。主攻源头把关,强化项目审批。主攻从严监管,推动企业达标。主攻综合整治,解决突出问题。主攻生态农业,稳定发展一产。全市先后关停30家铅蓄电池企业,先后完成38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关闭天伦染织、巧丽针织等23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江山制药、华宇漂染等10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近年来否决了制革、造纸、化工等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规模建设项目达130多个。
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靖江市认真查找差距,合理规划安排,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快速提升。
近年来,靖江实施了“六大工程”。突出区域集中供水,实施“一体化”工程。突出城镇污水处理,实施“全覆盖”工程。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精控制”工程。突出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无害化”工程。突出工业固废管理,实施“资源化”工程。突出畜禽粪便利用,实施“效益型”工程。目前,全市68万人全部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长江水,基本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城乡全覆盖,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以及危险废物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培植滨江水乡生态特色
近年来,靖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创建难点,消除创建盲点,打造创建亮点,促进了城市环境不断美化,污染防治不断强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水清岸绿是靖江的特色,靖江市围绕综合治水,浓墨重彩绘就“活水绕城”,科学布绿,多点布局打造“园林城市”,全面管护,“八位一体”美化农村环境。深化创建,试点先行建设美丽乡村,整合资源,重拳出击推进重金属防治。开展“清水通道”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全市清淤、筑坝、绿化三级以上河道450余条。城区新建马洲公园、牧城生态园等8个大型公园、15个小游园、8个滨河绿地、16个一般绿地及10个节点绿化,2013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1.4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全市188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泰州市级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