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县中首届高中毕业生56年后再聚首

09.04.2015  07:54

爱情无价,友情珍贵,淳朴的同学之情更是让人一想起就觉得温暖。人近黄昏,仍能和旧时同窗再聚首,是人生一件幸事。4月2日,靖江县中学(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的前身)首届高中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相聚在靖江,共同续写阔别半个多世纪的缘分。

 

合影照片

 

当年的毕业合照

 

图为1965届高三(1)班毕业生聚会后的合影。

 

 

制作今昔照片幻灯片

 

靖江县中学1956年恢复高中部,1959年首届高中班毕业,当年共2个班有学生近100人。此次共有38人重聚。

 

在聚会现场,老同学们看着1959年的毕业合照,原本以为忘却的往事依旧明亮如初。老照片上,背景是低矮的砖瓦房,前排的同学为了不挡住后排同学,直接坐在泥土地上,秀气的女学生们清一色齐耳短发,大家身上简简单单的着装,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摩挲着50多年前拍摄的毕业照,孙一民感概道:“那时候不像现在,拍照挺不容易。”孙一民说,当时靖江城照相馆不多,在他的记忆中就只有老三友和新三友照相馆两家。拿到毕业照后,每个人都小心地珍藏,即便后来不少同学被分配到外地工作,也从不曾将这唯一的合照丢失。为了更好地保存,这次大家特意去照相馆里将合照重新翻拍塑封。聚会前,大家又特意制作了一个今昔照片相结合的幻灯片,在聚会现场播放。幻灯片既方便保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给远在外地或者因身体不适未能聚会的同窗,一解他们无法到场的遗憾。

 

难忘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

 

千言万语犹未尽,淋漓尽致始觉甘。一起度过的那段艰苦岁月真令人难忘。”今年75岁的孙一民唏嘘不已。他记得,1958年,同学们一起挑着行李,赶赴夏仕港边,共同浇筑斜桥到新港、新港到西来的公路路基。在生产队的牛棚里同饮共眠、在十圩港里戏水、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等场景,他也记忆犹新。“那时候一个月才发三两油,一年里根本吃不上几口猪肉,能吃上萝卜、番薯就觉得无比幸运。日子虽然艰苦,但如今却非常怀念,因为那是和同学们在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孙一民说。

 

孙一民是聚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说,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电话等通讯工具,为了这次聚会,重新联系上老同学并不容易。最初,部分保持联系的同学帮忙寻找其他同学,后来,大家根据一些同学的名字联系公安部门帮忙找人。经过多方努力,38名同学聚到一起。部分考上大学后被分配到外地工作的同学,已经和在靖江的同学失去了联系。

 

功成名就依然不忘恩师情

 

靖江县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走出校园后,有的人进入部队成为高级军官,有的成为在大学、中学默默耕耘的教师,有的选择在科研战线奋战一生……他们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闯出了一番天地。但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老师的悉心栽培。“少小离家白头归,青春年少不复回。辛勤工作五十载,所学知识献祖国。回想往事心已足,无愧母校培育恩。”聚会中,许银坤忍不住作诗一首,表达对已故恩师的感激之情。

 

1959届毕业生朱如曾至今仍被中国科学院返聘工作,他在中国核心期刊《物理通报》今年第4期发表一篇文章《弹簧振子相对于运动惯性系的机械能不守恒》,为2009年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题标准答案正本清源,文中特别注明“谨以本文献给我们敬爱的母校江苏省靖江高中物理老师楼敏生先生(现杭州师大退休副教授)八十华诞”。在文章的引言中,他写道:“2009年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第三题第1小题的标准答案近来受到质疑,质疑文章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些质疑无疑应当反驳,否则太浪费广大师生的精力和时间了。反驳此质疑,笔者宛如回到了高中时代,仿佛在回答我们敬爱的物理老师楼敏生先生给我出的思考题,我必须以楼老师一贯要求的数理思辨逻辑严格性标准和对问题多角度理解、多途径解决的风格认真回答。

 

相关新闻

 

4月4日,靖江县中学1965届高三(1)班的38名毕业生在南园宾馆举行50周年聚会,一起回忆读书时候的趣事,畅叙同窗友情。他们还和当年的老师、如今远在杭州的楼老师通电话,大家争先恐后向老师表示感谢和祝福。聚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季介夫说,大家计划明年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