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综述
近年来,靖江坚持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环保优先、绿色崛起的新路。自2004年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靖江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2013年9月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
六大工程,还市民一片碧水蓝天
一组数据绘就出一幅美丽靖江的动人画卷:今年,靖江市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泰州市领先、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6%……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近年来,靖江市围绕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推进创模进程。这六大工程分别为污染控制与减量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无害化工程、生态建设工程。
经过环保部门的问卷调查,“碧水工程”、“蓝天工程”是靖江市民关注的热点。在推进“碧水工程”中,靖江市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及保护工程,全面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全市68万市民全部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长江水。围绕城区河道曾经的黑臭现象,靖江市加强“控源截污”和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加快老城区及城南园区部分区域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通过河道整治,水质常年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在农村,靖江市实施农村河道“双清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河道、道路、村庄、绿化“四位一体”综合管护新模式,3年来全面疏浚农村500余条河道,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农村河道风貌。
为了保护好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靖江市抓住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问题,采取多种手段控制大气污染,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编制了三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烟尘控制区和清洁能源区建设。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41.5平方公里,控制区覆盖率保持100%,清洁能源使用率达88.9%。靖江市还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加快治理工业废气污染,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控制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加强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86%。
巨资投入,构建一座生态绿城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是一个城市保护重视程度的具体表现。在创模过程中,靖江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实施生态建设、水环境保护等工程,促进城市功能健全完善,构建生态宜居绿城。
靖江市坚持把环保投入列入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将创模重点工程纳入全市建设投资计划,市财政投资逐年大幅度增加。同时,靖江市还积极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环保投资渠道,较好地保证了环保投资需求。近3年来,全市环境保护投资累计达到40亿元,2013年环保投资指数占GDP的比重达2.3%。
在生态建设上,靖江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另一方面不遗余力植树造绿。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近3年来,靖江市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13.2亿元,新建了西郊公园、天水公园、牧城公园,改造了人民公园、东湖园,规划建设了15个小游园。截至2013年底,靖江市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139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6%。
财政资金还重点向减排工程倾斜。这几年靖江市先后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港、城北等8座污水处理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城乡基本实现“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靖江市还投入近9亿元,实施重点企业提标改造、重点污染源综合整治、关停淘汰落后产能、重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烟气脱硫脱硝、涉重专项整治等20项工程,促进污染控制和减排,连续多年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为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铁腕治污,保卫绿色家园
驱车行驶在百里江堤,这里吊机林立、堆场宏伟,与此共生的是长江滩涂芦苇飘荡、白鹭齐飞,生态保护林如屏障屹立,现代产业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沿江是靖江经济发展主阵地,却也是“绿色崛起”的一处缩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创模过程中,靖江市坚守环保优先的决策原则,实施铁腕治污,保卫靖江生态绿色家园。
“铁腕”表现在招商引资中将环保作为“高压线”。靖江市规定,对新进项目,凡是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老污染不达标又上新项目一律不批,不具备治污能力、没有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近年来,靖江市通过环保审批否决了制革、造纸、化工等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规模建设项目130多个。
“铁腕”表现在对污染企业的全面出击。靖江市建立法院、公安、工商、安监、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环保执法联动机制,连续多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390余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环境安全。
2004年至2014年,靖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走过了10年。这是一个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更是一场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色生活的全民之举。十年成长,十年巨变。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已在马洲大地展开,靖江也逐渐摸索出一条独特的创模之路。
三化融合: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靖江人多地少,如何在创模的过程中更好地诠释科学发展?将创模融入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发展路径之中,这是靖江给出的答案。
靖江市科学编制《城市空间利用规划》,形成“一城四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区域。单独划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集约建设污水处理、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果,确保开发区建设增产不增污,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在年度指标内。全市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创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着。
“环保”两字同样贯穿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目前,靖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生祠生态农业初具规模,西来建成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东兴集镇功能逐步完善,季市古镇影响不断扩大,一批生态旅游型特色化城镇正在形成。不污染环境、保护好农村生态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原则,如今,效果已经显现,马洲岛有机农业观光园、滨江生态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及一批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环境宜人,经济效益也不俗。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一理念在靖江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过程中得以实现。
攻坚破难:狠抓重金属污染防治
创模之路上,首抓热点难点。
靖江是国家2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之一。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靖江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建立了环保专家咨询委员会,与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土壤研究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编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宏观战略指导;规范整治电镀行业,成立国资主导的华晟重金属污染防控公司,按照“一流标准、一流技术、一流管理”要求,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区;专项整治涉铅行业,对污染防治设施落后、整改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开展土壤生态修复试点,探索出一条技术先进、经济实惠的路子……
一项项成果正在破茧而出:全市37家电镀企业中已有5家完成原地升级改造,其余小型电镀全部关闭,统一进区,集中管理;32家关停搬迁的电镀企业已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实施环境管理控制,防止“二次污染”;全市17家涉铅企业已强制关停8家,今明两年计划再关停并转7家左右;西来电镀集中点及周边河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已实施……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靖江市提前完成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削减目标,并通过了国家和省环保厅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年度考核,今年靖江市又被环保部列为全国工业企业场地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城市。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过程中,相关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的事例还有不少:本着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198家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企业环境管理规范化建设;将环保能力建设列入创模的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应急等能力建设,目前均已基本达到标准化考核指标……
关于发展跨越的追求,关于未来绿色生活的梦想,靖江正在不断创新与升华。
全民参与:打造“清爽靖江”品牌
在靖江市第一中学,赤子之心环保社团已连续10年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该社团还经常组织环保志愿者前往江边等捡拾垃圾,到社区发放环保日历、宣传循环利用知识。
像这样的环保志愿行动还有很多。如今,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市民心中。创模过程中,靖江市积极搭建平台,创新宣传形式,全面提高公众认识度、参与度、支持度,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创建模式,变政府创模为引导群众创模,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支持、全民参与的创模浓厚氛围。
2012年,靖江市环保局在经过广泛发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清爽靖江”品牌,并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品牌标识,举办“清爽靖江”品牌推介,开展摄影作品展、创模知识问答、文艺演出、“建设清爽靖江·晒晒我们身边的不环保行为”等活动,努力培育具有靖江特色的创模文化,有效增强了全社会对创模工作的认知程度。
2013年,靖江市环保志愿者总队首次公开招募环保志愿者,建立城区大气保护志愿者和重点河流保护志愿队伍,负责牵头策划、组织、协调大型环保志愿者活动,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夯实“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群众基础。如今,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及各分队,在城乡广泛开展绿色出行、广场宣传、监督企业排污等活动,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创模工作。
环保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参与环保工作,靖江市不断拓展社会各界参与环保的渠道和途径,聘请60名环保社会监督员,设立“环保开放日”,邀请媒体、群众以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环保机关,走进监测实验室,参与环境执法活动。
回首往昔,串联起一个个创模的记忆,靖江人深切地感受到,通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这一方水土更加生态宜居,绿色家园里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