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青运村九成以上物资来自南京青奥村
在福州举行的首届全国青运会除了各个赛场全面展开的赛事,来自全国的青少年运动员们居住的青运村也是关注焦点。本届青运会在赛会运行方面有不少南京青奥会的痕迹,青运村里的物资,几乎都是从南京青奥村里搬来的。
青运村物资95%以上来自青奥村
青运村贯彻“节俭办会”的理念,针对需配备添置的物资,“能赞助的拉赞助,拉不到赞助考虑租赁,实在租不到的才考虑购买”。为了节约开支,青运村95%以上的物资都是采购自南京青奥村,包括家具、电器、布草、餐厨四大类,共1300多万元。在青运村,特别是住宿区和村委会办公区,不少桌椅上都还贴着“南京青奥会物资”字样的贴标。相关负责人介绍,住宿区的运动员房间,家具全部是利用南京青奥会物资,共有6400多套,床上用品有5万多件,只有少量因为污损进行了增补。在村委会办公区,各中心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也基本都是南京青奥会用过的。青运村在服务上也借鉴了不少青奥会的成功经验,运动员餐厅开设了“生日角”,青运会期间过生日的运动员都可以吃一碗“太平面”,针对一些因为伤病无法就餐的运动员,青运村还将特别准备“病号餐”。
不设奖牌榜,注重文化教育活动
为了让奥林匹克精神回归体育本源,让青少年尽情享受赛事,南京青奥组委在每项赛事结束后会公布成绩,但不设金牌榜和奖牌榜。不仅如此,南京青奥会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也深受运动员和南京青少年的喜爱。南京青奥会不设奖牌榜、注重教育功能的两大创新,也成了首届全国青运会的“主旋律”。不少来自不同运动队的选手,在比赛结束后相互拥抱,即便是最后一个触壁的选手,也会得到其他对手的鼓励。在看台上,一些已经结束比赛的选手会留下来继续为对手和队友们加油。在青运村内,赛事组委会还为青少年搭建了文化广场,为运动员提供电影播放、文艺晚会等文娱活动。赛事期间,每晚都有一场文艺演出或联欢晚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屋、书吧、沙画室等近百项文化交流活动也将轮流举行。
借鉴青奥模式,火炬传递虚实结合
去年青奥会前和青奥会期间,福州青运会组委会两次来宁学习青奥会办赛经验。与青奥会一样,青运会的班车绝大多数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从青运村发出的班车不再只是单一人群使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均可乘坐同一辆班车到场馆,节省了班车使用数量和频次。此外,青运会的火炬传递也借鉴了南京青奥会的模式,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传递覆盖全国,并于本月11日在福州进行了实体火炬传递。而在青运会开幕式上,青运会标兵志愿者跳的“福字操”,也与青奥会开闭幕式上小青柠们的活力操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