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的抗战岁月

25.08.2015  01:41

  新华网西宁8月24日电(记者庞书纬 张京品)今年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表明,尽管距离前线较远,青藏高原人民同样积极参加、全力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崔永红告诉记者,1933年初,日寇在山海关制造事端,长城抗战拉开序幕。3月初,在位于河北、热河交界的喜峰口,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多次奇袭日军,歼灭其有生力量。在大刀队主要将领中,就有来自如今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抗日名将、二二二团团长曾国佐。

  “在喜峰口战役中,曾国佐率领大刀队多次夜袭日寇。后来又冒着敌军飞机的轰炸,坚守阵地长达10多天。”崔永红说。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曾国佐部镇守宛平,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最先反击日寇的武装之一。“曾国佐身先士卒,率部与日寇机械化部队激战,使得日寇进攻一度受阻。由于‘督战不利’,日军中将田代皖一郎当月15日暴病身亡。”崔永红说。

  此后几年,曾国佐在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等地率部继续抗击日军,直到1945年初在宁夏去世。

  事实上,尽管距离前线较远,但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青藏高原有约万名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包括汉、回、藏、土、撒拉、蒙古族等民族。

  “1937年秋,青海派出了一支8000多人的骑兵队伍,被称为‘骑八师’,转战陕西、河南、安徽等地抗击日寇。”崔永红说,1939年8月,盘踞在河南淮阳的日军向南进犯,面对日军的全机械化部队,“骑八师”在淮阳城三进三出,歼灭日伪军近2000人。

  “八年抗战,‘骑八师’有将近一半将士捐躯沙场。他们大多被埋葬在了抗战前线,直到现在,很多将士的坟冢都没有迁回家乡。”崔永红说。

  抗战期间,来自青藏高原的有识之士,还通过各种渠道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强敌。早在1931年,当时在南京的西藏、西康人士就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呼吁“与我全国同胞同立一条战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938年,西藏、西康代表在《康藏民众代表慰问前线将士书》中说:“中国是包括固有之二十八省、蒙古、西藏而成之整个国土,中华民族是由我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各民族而成的整个大国族。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武力侵略,其目的实欲亡我整个国家,奴我整个民族,凡我任何一部分土地,任何一部分人民,均无苟全侥存之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喜饶尼玛说,尽管青藏高原物资匮乏,然在抗战期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依旧全力支援抗战前线。仅在1944年10月的募捐中,西藏僧俗群众为抗战捐献的财物,价值就达国币500万元。

  抗战全面爆发后,西藏爱国人士策划并开辟了从印度取道西藏到达四川、云南的国际陆路交通线。8年间,在西藏百姓的积极参与下,这条完全依靠人背马驮的交通线,共运输抗战物资价值达1.5亿美元。

  专家表示,抗战期间,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空前提高。通过抗战,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祖国前途与自身命运息息相关。

  “对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而言,抗战的最大遗产是国家认同的空前增强,这也为20世纪后半期这一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崔永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