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提前进入湟鱼洄游季节 觅食候鸟蜂拥而至

29.05.2015  09:49

  繁殖期中的湟鱼,在沙柳河中逆流而上。赤兔摄(人民视觉)

  在青海湖繁衍的夏候鸟大都以湟鱼为食。本报记者王 梅摄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杨守德在观测鸬鹚数量。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今年提前进入了湟鱼洄游季节。湟鱼在青海湖生态系统食物链上处于核心地位,是共生系统中重要指导性物种。湟鱼洄游,惹人关注的不仅是艰辛波折的过程,更是其所属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信号。

  近年来经过努力保护和人工繁育,湟鱼多起来了,来青海湖觅食的鸟类也明显增多,表明这里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各方面都很健康。

  5月青海,草原还没有完全绿起来,环青海湖地区的气温一直徘徊在10℃左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河两岸的牧民们已经看到成群的湟鱼洄游到这里了。

  “今年和往年有些不一样。”泉吉渔政管理站站长洛藏说,泉吉河全长64公里,青海湖有10%左右的湟鱼每年洄游到这里繁殖,“每年端午节前后,成千上万的湟鱼从青海湖出发,向湖周边的淡水河集结,逆流而上,场面非常壮观,几乎是‘半河清水半河鱼’。今年,湟鱼洄游的时间整整提前了20来天,洄游的数量目前还无法预测。”(本报3月2日曾刊登报道《封湖育鱼12年,裸鲤增加17倍》)

  湟鱼在青海湖食物链上处于核心地位,上溯距离越长,幼鱼成活率越高

  青海湖湟鱼,学名裸鲤,因为它们的身体裸露没有鳞片而得名。专家认为,青海湖的生态系统是由高原湖泊水体、岛屿、湿地和河流构成的,其中,湟鱼是食物链上的主要环节,处于核心地位,是这个共生系统中的重要指导性物种。

  “青海湖的含盐量和碱度很高,这对湟鱼的性腺发育非常不利,所以每年春夏之交,成年湟鱼从青海湖溯河洄游到淡水河产卵后再回到咸水湖内。”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副主任杨建新说。

  然而,洄游的过程并不容易。

  “湟鱼在产卵期克服重重困难溯流而上,不仅是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同时也是刺激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的系统过程。它们上溯距离越远,鱼卵、鱼苗在淡水中孵化、生长的时间越长,幼鱼的成活率就越高。”杨建新说。

  据刚察县渔政部门的余多杰介绍,小湟鱼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长大,成年后,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生殖后代。但只有150克以上的湟鱼才具有洄游繁殖的能力,当湟鱼腹部的鳍变硬时,它们才具有逆水而上的本领。湟鱼每年的洄游都是一次体力加技巧的大比拼,只有优胜者才能繁育后代。

  洄游之路千难万险,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有效补充了湟鱼资源

  湟鱼洄游繁殖的道路,简直是“千难万险”:湟鱼不仅要时刻警惕河边等着捕猎它们的鸟类,还要顾及水流。如果水流得太快,它们会被冲下去,湟鱼常常好不容易前进几公里,最后被冲回原地;如果不幸遇到上游下雨涨水,湟鱼好几天的努力就会被全部清零。克服了水流,湟鱼还得爬坡,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障碍。

  其实,洄游路上的坎坷,不只来自这些自然因素。

  “在过去,由于青海湖周边农田灌溉所需,在湟鱼产卵的各主要河道上修建了拦河坝。”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研究员祁洪芳介绍说,正是这些拦河坝,恰恰阻断了湟鱼上溯产卵之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湟鱼提供更多更广的繁殖渠道,2005年起,在拦河坝旁边修建过鱼通道,以便湟鱼能够穿越拦河坝到达产卵地。有了这个专门的“生命通道”,阶梯式的过鱼通道可以帮助湟鱼轻松跃过台阶的高度。一般情况下,一条雌鱼在一个洄游季通常要产3000—4000枚卵,个头大的可以产上万枚卵,洄游路上一般要产卵两到三次,然而存活率却很低,仅有千分之几。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裸鲤人工增殖放流站在刚察县设立。该站副站长俞录贤说:“除了自然繁育,近几年来,每年人工培育的裸鲤鱼苗有700万尾左右,今年打算培育1000万尾。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全部在这个基地完成。

  “人工采卵受精后,下个步骤是孵化。裸鲤鱼卵孵化期长,需168小时,等到鱼苗孵化平游后,还要选择营养全面的饵料喂养。孵化成功后,将湟鱼鱼苗在人工池塘培育一年再放流,此时,湟鱼鱼苗已长到7.5厘米左右,成活率会更高。”俞录贤说。

  今年鸬鹚平均喂养4只幼鸟,说明洄游湟鱼数量有所增加

  生态系统充满神秘与奇妙。在青海湖湟鱼大规模洄游季节,候鸟集中繁殖的季节也开始了。候鸟蜂拥而至、伺机捕食。食物显得匮乏,鱼鸥开始冒险偷其它候鸟的蛋和刚孵出的鸟儿。

  而青海湖里特有的湟鱼此时恰巧汇聚于此。艰辛洄游产卵的湟鱼,成了在青海湖繁衍的夏候鸟们共同的“主食”。

  在鸬鹚岛,记者看到成千上万的鸬鹚喂养幼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站长李英华说,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鸬鹚会选择喂养身体相对强壮的幼鸟。

  “今年,鸬鹚平均喂养4只幼鸟,说明今年洄游的湟鱼数量有所增加,也说明青海湖生态向好。”李英华说。

  青海湖鸟岛,坐落在青海湖西部湾,布哈河入湖三角洲的顶部,河口的北侧。表面由散落的石块及沙粒堆积而覆盖。据介绍,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80多种。青海湖目前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四大夏候鸟等多种鸟,除斑头雁外,其余三大夏候鸟全部以青海湖湟鱼为食。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星智说:“鸟是生态系统里头最标准的物种,青海湖通过这几年的保护以后,鸟的数量稳中有增,证明这里的湿地生态环境各方面都是非常健康的。

  “以湟鱼为食的鸟类一年平均要吃掉3787.2吨湟鱼,青海湖已成为鸟儿的‘天然粮仓’。”这是多年来,青海湖鸟类专家、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调研员何玉邦,根据水鸟(食鱼)资源情况与食鱼量观察得出的初步结论。

  鸟类每年要吃掉这么多湟鱼,湟鱼资源是否变少?何玉邦说,“不会。

  他介绍说,鸟越多,鸟粪滋养的青海湖的藻类、微生物、浮游物也越多。而湟鱼的主要食物就是水中微生物、浮游物等,相反,如果鸟少了,青海湖的湟鱼就无以为食。鱼鸟共生这种奇特的生态循环便由此而来。

  同时,根据多年来观察青海湖鸟类、湟鱼的资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鸟多的时候湟鱼也多,湟鱼少了鸟也变少。

  资料显示,历经十多年封湖后,通过多年的封湖育鱼,湟鱼的增加,保障了鸟类食物链,鸟越来越多,也让湟鱼有了食物,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正趋向良性循环。(本报记者王 梅)

  原标题:青海湖提前进入湟鱼洄游季节觅食候鸟蜂拥而至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