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分享·传承——从青奥会到青运会
新华网福州10月28日体育专电(记者郑昕、朱翃、王春燕)27日傍晚,福州海峡奥体中心的上空没有烟花,却满是朝气与畅想。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歌声与拥抱中落下帷幕,散场的盛会与不散场的青春相交织,十多天的聚会,成为青年人毕生难忘的经历。
时间倒回14个月前的8月28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首倡的“自拍秀”,让整届青奥会的赛场内外,成为青年人展示自我的“大party”。
一年之间,一字之变,从青奥到青运,青年人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从“小青柠”到“小青果”,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从未改变;从南京到福州,千年古城因青春活力而焕发新颜。
青春的盛会
“这是我在青少年阶段最后一项赛事,这次的目标就是要站上最高领奖台。”本次青运会上,代表广州队参赛的篮球运动员迪拉娜说。去年8月,正是这位维吾尔族姑娘高擎着五星红旗,引导中国队亮相在南京青奥会的开幕式上。
从青奥会到青运会,从国际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与竞赛,变成了国内青少年的同场比拼。没有改变的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将此作为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赛场上放飞自己的梦想。
去年在南京异军突起的射击天才杨浩然,在自己本次青运会的主项男子10米气步枪的决赛中仅列第七,然而“年轻没有失败”,3天后的他,就拿到了步枪三姿项目的冠军并刷新世界青年纪录。
与杨浩然一样,林贵埔、李朱濠,迪拉娜,这些从青奥会上被人们所熟知的名字,正在成长为中国体育未来的领军人物。还有一串串我们在福州才听到的姓名:迎着台风箭无虚发的射箭冠军刘柏君,身高仅1米72却与一帮专业运动员拼到最后的篮球小将范拓新,绿茵场上张扬着个性的“武汉梅西”王振澳与“成都C罗”鱼竣伟……
经过大赛的洗礼,一部少年英雄谱正在书写,有着青春梦想与鲜明个性的主角们,已经不止于“崭露头角”,而是立志在国际大赛中“施展拳脚”。
中国体育的未来属于他们。
友谊的分享
去年的南京,五环旗下的青奥村成了地球村,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不分你我走到一起,在充满体育正能量的互动项目中学习、成长。这种分享与交流的氛围,直至闭幕前的最后一场大型晚会达到高潮,成了台上台下所有人一同跳起骑马舞的欢庆场景。
从青奥会到青运会,承接着青年运动员共同成长的理念,在福州,分享与学习的态度越来越受到提倡。这些未来中国体育的领军人物们,在赛场上竞技之余,学习着如何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运动家。
与青奥会一样,本次青运村里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既让运动员们从“海丝文化”主题的文教项目中汲取养分,也给他们创造了结识朋友、增进友谊的平台。
青运村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小屋’一共有20个项目,开村后每天到了下午5点之后都是几乎间间爆满。”青运组委会文教部的林琤峰说,青奥村文教项目的中学生志愿者,与同龄的运动员更有共同语言,他们也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结成了朋友。
“这届青运会最突出的一点是文化交流,特别是青运村里的文化小屋这种,这是借鉴青奥会的经验,目前还在探索。未来青运会的发展,在促进运动员文化交流方面应该还会有更多的措施。”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孙远富说。
微笑的传承
“开了20多年出租车,我开的车越来越好,也看到这个城市一点点在变大、变高。”在青运会前换上新出租车提供赛事保障服务的出租车司机朱系强说,“青运时间”里让他耳目一新的榕城,皆因体育而改变。
从青奥会到青运会,历史的厚重遇到了体育的新风,古老城市的面貌也有了青春的律动,令奥运精神的传承感染到这里的一草一木。这种友好的态度,是志愿者在每一句问候中的温暖,是普通市民配合盛会举办的支持,也是这个城市对于世界、对于未来的憧憬。
坚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令南京青奥会预算总额低于新加坡的首届青奥会至少10%,仅在场馆灯光角度和控制模式进行的调整,就为赛事节约了上千万元。
这样充分考虑生态,在青运会的传承下,已经形成了可借鉴的一种办赛模式。本届青运会以不到4折的价格,接收了包括餐厨、电器等4大类来自青奥会的物资,节省2100万元。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相崭新的物品,在未来还将得到妥善处置,去服务更多的人们。
办赛精神的传承,是每一位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是一届比赛“屏蔽”金牌、奖牌榜而重视青年全面发展,是一座城市将“可持续”作为办赛的出发点与目的。
金秋的福州,青年的朋友们来相会。此后的人生与竞技之路上,愿青年的朋友们,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