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护士群体:我们最期待的是尊重
空军总医院为新护士举行授帽仪式。空军总医院/供图
今年5月12日是第104个“国际护士节”。150多年前,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奔赴战场时,才30多岁。150多年后,也有无数青年护士日夜坚守在新的“战场”上。
面对复杂的医患矛盾,他们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在护士节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数家三甲医院,探访护士节的主人公。
请别叫我们“小护士”
“她是个护士,我就是看不起她!”北京博爱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王秀荣曾遇到一名男患者这样怒骂年轻的护士,而起因只是一点小事。
王秀荣选择了这样应对:她处理完患者的诉求,将他带到了血透室的准备间。1米多高、满是指示灯的透析仪器,一排排26斤重的透析液箱,占据了患者的视野。
“我告诉他,请不要小看护士,让你康复的这些医疗仪器背后,都有护士专业的操作、维护。患者由此而改变了态度。”
在我国,护士节是为数不多的行业性节日。但是,人们在生活中,真的了解护士有多重要吗?
在我国,护士是一个偏年轻化的职业。以空军总医院为例,护士中,30岁以下的占到60%以上,多为女性。
在工作中,空军总医院护理部主任苏迅经常听到患者称呼护士为“小护士”。“这个称呼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护士年轻可爱,但护士们心里并不认同。从某种角度看,‘小护士’也表达了人们潜意识中对护理工作的轻视。”
苏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护理工作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在空军总医院,护士人数约占医护人员总量的半数。
“提起护理,或许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扎针、输液、拿药。但实际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及认知还需要提升。护理人员好比一部精彩影视片中的幕后工作者,为患者默默无闻地付出。”
实际上,救死扶伤的,不仅是医生。
苏迅回忆:“曾经有一位‘阿斯综合征’患者在散步时突然休克,最早冲过来的是护士。她立即实施规范标准的心肺复苏,使患者转危为安。患者的女儿也是从医人员,事后对护士赞不绝口。”
她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名年轻的骨科护士曾让苏迅特别感动。“再大品牌的药剂,也难免有个例问题。我们的护士在2毫升、牛奶颜色的乳剂小瓶里,靠摇出异响,发现了玻璃渣。”
护士查房也有门道。“不是简单地看病人在不在,白天要观察病人的精神和饮食状况,夜间要观察病人的呼吸、其他异常情况。”
苏迅回忆,2014年,有一位80多岁的患者已经康复,准备第二天出院。“按常理,一般人都认为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护士半夜查房时发现,这位老人正吃力地打开窗户,打算跳楼,护士迅速冲过去将患者救下。事后了解到,患者觉得拖累家人,才一时想寻短见。幸亏夜班护士及时发现。”
护士节到了,他们从未休息过节
多名受访护士长均认为,由于我国的医疗现状,京沪粤等一线城市的医疗需求正急速攀升,医疗资源相对紧缺。以空军总医院为例,门诊量高达每日逾万人次,但医疗护理人员数量极其有限,“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北京博爱医院急诊室护士长王淑华认为,目前护士群体最直观的挑战,是巨大的工作强度和不规律的工作时间。
“我们白班是8时到18时,夜班是18时到第二天8时。实际上,通常每一班的护士到点都不能按时下班。”王淑华说,“遇到病人多,或遇有抢救时,有时11时左右才能从单位离开。”
“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到家已经中午了,饭都不想吃,只想赶紧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白班。和家人都没时间交流。单身的男生甚至连交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
在“重医轻护”的现实下,社会倡导“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但我们的工作几乎都是满负荷,”苏迅说,“除了繁重的护理外,还要不断培训最新的专业技能,面对晋升和考评。”
“春天来了,别人能踏青,对我们而言,节假日正是最忙的时候。”王淑华说。平时每天急诊室约接待100名病人,而到了春节、季节交替等易发病的时期,急诊室里的病人会增加到150人左右,护士常年节假日无休。
已工作两年的北京博爱医院急诊室男护士侯晓东说:“国外的护患比大约是1个护士面对3名患者,我们是1个护士面对10名患者,我们的护士要面对和承担的更多。经常凌晨三四点有救护车送来病人,病床都收满了,还要在走廊里加床。”
北京博爱医院护理部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时,一名家属拉住了他们:“建议给我们的护士多发鞋子。她们一直在走、在跑,特别费鞋子。”
当医院举行运动会时,王淑华问谁有体力参加,护士们纷纷回答说:“我太累了,只求睡个好觉。”
相对于工作量,护士的报酬低得惊人。在公立医院,1名享受一级护理的患者,全天费用仅为9元。
苏迅说:“9元的工作量包含有:每小时查房,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有些危重患者,需要配备特护,24小时观察血压、心率、输血、引流等数据变化,以及病人的表情、精神状况等。“有时,患者皱一下眉、叹一口气,都会引起护士的警觉。”如果遇到不能下床的患者,护士们还要帮助其剪指甲、洗头、翻身、拍背……
“选择这个职业,就是每天都要面对生与死。能够选择并坚持5年以上,心中没有大爱是做不到的。”苏迅说,“这是一群很有爱的人,骨子里流着爱的血液。”
“真希望病人能多理解我们”
“面对病人时间最长的是护士,面对矛盾最多的也是护士。”这样辛苦的一个职业群体,却时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北京博爱医院急诊室的护士成泽莉看来,社会上很多人对护士的认知有偏差,“我们真希望病人能多理解我们。”
苏迅讲述了她亲眼所见的一个故事。
一次,急诊室收治了一位突发腹痛的货车司机。到医院时腹痛加剧,医生考虑为急性心梗,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
患者对医生的决定不解,随口对负责检查的护士破口大骂。护士耐心劝说,并坚持为他检查。结果,在第三次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果然由于患者长时间疲劳驾驶,突发急性心梗。这让患者既惊恐,又愧疚。而护士不计前嫌,一边安慰他,一边为他进行紧急救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应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而多数患者认为,自己看急诊就应该最先得到治疗。有时护士想解释,就可能招致打骂,这种情况在各家医院都时有发生。
苏迅介绍,医院的日常管理培训中,教育护士“一定要有好态度,绝对不能和病人及家属争吵”,已经是必备内容。“争吵肯定没有好结果,因为许多患者不懂医护专业知识,所以要耐心地解释。”
社会上流传着医生看病收红包一说,苏迅有不同的看法:“医生护士最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治愈患者的各种疾病。这一切与‘红包’毫不相干。”
她做一线护士时,曾遇到一位患有脑瘤的外地患者,由于病情恶化,患者家人选择放弃治疗,执意带他回家度过最后时刻。当时,医护人员都感到很惋惜,为表达爱心,还为他捐了款。
作为一位从业30多年的护理工作者,苏迅想告诉患者:“护士绝不能以贫贱、富贵来区分对待病人。我们也期待和患者之间互相尊重。”
如何让青年护士不流失
“也许最初很多人都是误打误撞当了护士,但随后能坚持下来的人,都在工作中塑造了新的自己。”北京博爱医院急诊室护士于倩说,“生活和工作是相通的,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
现在,让有资历的老护士们担忧的是,护士行业的压力和社会观念让很多年轻人对此望而却步,“想做护士的人越来越少了”。
王淑华坦言,这个行业流动性很大。“很多人工作时间不长,感觉压力大、工作累、待遇偏低,就转行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里也不舍得他们受累。”
“现在的护士多为80后、90后,要激发他们的热情。护士要天天面对病人的痛苦,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苏迅说,为了缓和护士工作的紧张,空军总医院还举办过微电影大赛、摄影比赛、演讲会、读书分享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她曾针对近500名军队医院护士做过调研,论文发表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上。调研结果显示:“军队医院护士的抑郁情绪不容乐观,抑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这应当引起社会及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苏迅认为,培养一名合格护士,需要5至8年时间,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属于社会稀缺人才,值得珍惜。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大医院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护理人才流失,有城市生活成本高的原因,而更多的因素,是护理在社会所处的地位使然。
如何让年轻护士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在每年护士节当天,空军总医院都会举行老护士向新护士授予燕尾帽的‘授帽仪式’。这个仪式通常是护士学校举办,在医院并非普遍做法。”苏迅介绍。
“现在燕尾帽已经不承担过去‘隔离细菌’的作用,更多是一个护士的职业象征。在宣誓、手捧红烛的时候,很多护士都会热泪盈眶。仪式让他们明白自己具备了足够能力,‘病人在你手中’,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009年,空军总医院为护士们设计了一款Logo:底色采用空军的主色调蓝色,最外圈的花瓣是燕尾帽的变形,里面的黄色圆圈象征着祥云,最中间跃动的火苗,是代表“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整个标志远看像一朵玫瑰花,红烛象征着护士,永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苏迅说。记者庄庆鸿实习生张童王书画通讯员艾素
原标题:青年护士群体:我们最期待的是尊重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