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索课后服务“校内托管”新模式——
青岛市教育局近日发出通知,全面启动市区小学托管一二年级学生工作,采取“学校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的模式。
托管模式新颖:家委会主导学校配合
目前小学15:50放学后,距离父母17:30下班,有一段无人管理的“真空期”,“孩子要托管”这一社会需求显而易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青岛市给出了答案。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峰告诉记者:“历时一年半的‘课后校内托管’试点,在青岛市可行、受欢迎,市教育局明确提出采取‘学校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的模式。由各学校家长委员会负责托管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各学校负责提供托管必要的场所、设施及必要的支持配合。”
记者了解到,该市课后托管试点工作至今,各学校结合实际,实施了不同的托管模式。一是以家长志愿者为主体的免费托管。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轮流担任志愿者,进行免费托管,学校派出教师或学校干部给予指导和配合。二是家长、教师相结合的免费托管。由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家长共同配合担任志愿者,进行免费托管。三是第三方收费托管。采取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的方式,聘任某一社会托管机构进入学校开展托管,每月收取托管费用。
托管内容丰富:专业教室开放特色活动多
放学后在学校里托管,听上去很枯燥,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青岛市李沧区东川路小学特别安排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学校教师参与的“诵读与表达”、“绿园活动社团”等活动受到学生欢迎;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四下午到校助力托管工作,他们参与的“电影欣赏”、“阅读交流”、“手工制作”、“阳光健体”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放学后的快乐时光。
走进青岛市市北区山东路小学的托管教室,记者看到,孩子们不是在埋头写作业,而是分成了好几个小组阅读课外书,碰到有趣的内容,大家还会互相交流讨论,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笑声。这所学校从最初的近40名家长义工参与托管,到现在的第三方专业托管,所有的工作都是精心布置。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局局长柴清林告诉记者:“学校提供托管所需的图书、体育器材等。考虑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长义工队伍的局限性,我们聘请了更加专业的团队走进学校承担托管工作,学校家长委员会用驻校办公的方式,每天对托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托管费用低廉:免费为主第三方低价运营
据了解,该市推行校内托管初衷是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不方便的困难,因此界定的学校托管对象为市区确有困难的学生,如放学后无人照顾、父母下班较晚等需要托管的一二年级小学生。与校外的托管班高额收费不同,目前该市大部分学校实行免费托管,解决了家庭无经济能力让孩子上社会托管班又无人照料的难题,个别学校申请了第三方机构进驻,每名学生每月需要交的托管费也比较便宜。同时,要求托管人员每日凭证入校,填写出勤记录和托管内容记录。托管结束,家长凭托管卡领走学生,学校护导干部清校。学校还出台了托管期间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邓云峰表示,全市实行“校内托管”的价值在于让家长放心、安心,使托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各学校都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交接、值班记录、挂牌上岗、监督巡视、家校联系等制度。同时,鼓励学生购买平安保险,确保学生安全。
记者了解到,下阶段,青岛市将着力解决校内托管面临的问题,保障家长义工的稳定性、专业性,促进学校托管课程的开发。此外,托管运营也需要成本,除了政府给予一部分投入外,如何解决资金来源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