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辖震区采访手记:徒步走进“孤岛”陈塘村

03.05.2015  17:26

  在绒辖地震灾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塘自然村是一座“孤岛”:不通公路,不通手机信号,救灾物资也难以大量运进……5月2日,记者首次徒步进入陈塘,了解“孤岛”群众的真实生活。

  中午12时,记者与绒辖乡一线指挥部指挥长、定日县县长王珅、绒辖乡党委书记边巴等一行一起,从邦色临时安置点乘车,经9公里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左布德自然村,然后开始徒步上山。

  靠近左布德自然村3公里的道路,此前一直被巨石阻断,5月1日早晨才恢复通车。于是,一线指挥部就组织驻藏解放军某部战士、西藏公安边防官兵和民兵等人背肩扛,向陈塘村运送最急需的帐篷。地震后,陈左布德行政村(下辖左布德、陈塘两个自然村)80户336人全部转移安置到陈塘自然村。

  穿过左布德村乱石、木柴、杂物堆积的废墟巷道,我们沿村后的山坡一路向上攀登,走不了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此时,一些藏族群众赶着犏牛、骡子,驮载着帐篷等物资,在山道上快步而上,纷纷超过了我们。之后,一队队解放军战士也背负着罐头、面粉等物资,要赶到陈塘帮助群众搭建帐篷。

  正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在头上,脱了羽绒服,依然是汗流浃背。山坡很陡,道路呈之字形,我们依然走得步履蹒跚,走不了一小会儿,就必须停下来喘口气。边巴说,4月26日当地曾发生余震,许多石头从这面山坡上滚下来,这里还是危险区,尽可能快速通过。

  就这样走走停停,当地群众可能只用40分钟就能走完的6公里山路,我们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听说我们要去,村党支部书记达瓦扎西特意带了饮料到半道上来迎接我们。

  终于爬到了山顶,更确切地说是半山腰上开阔的台地上,陈塘村独特的环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少量的雪,近处灌木丛生,一块块用石头垒边的田地纵横交错,一栋栋土石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村子的南面,白雪覆盖的次仁玛峰威武挺拔,宛如一道高墙耸立在眼前。

  在村委会院子里,全村老少聚集在这里,村干部正用抓阄的办法,给各家各户分发帐篷。此后,解放军战士和民兵分成若干组,帮群众把帐篷搭建在自家的院子里或村边的空地上。

  王珅说,两天来,他们总共向陈塘运送了78顶帐篷,确保所有群众今晚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帐篷。

  走在狭窄的村庄巷道里,才能看到这里的房屋好多都发生了险情,有的房顶塌陷,有的墙体正面完好、背面垮塌。我们看到,这里房屋的墙体几乎都是石头垒砌的,没有和泥巴,更没有水泥,所以很容易垮塌。特别是房屋的后墙,一般是垒两层石头,而外层的石头大多都塌陷了下来。

  在救灾帐篷到来之前的这些天里,当地群众用塑料布和木杆搭建了临时帐篷。在仓木决家,他们用藏式家具围成圈,搭建了比较舒适的临时住所,里面竟然还有卫星电视。打开藏柜的一个小门,又成了一扇窗户,我们为群众独特的构思和创意点赞。

  土豆几乎成了主食。这里盛产土豆,个小,但味道很好。当地干部介绍,这里的群众最爱吃煮土豆、泡面和甜茶。日子尽管艰难,但灾区群众的脸上,并不乏笑容。对震后的生活,对家园的重建,他们充满信心。

  看到崭新的棉帐篷搭建完成,罗增卓玛很是高兴。她告诉记者:“这几天我们一直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今天解放军来,为我们搭好了新帐篷,心里感觉非常温暖,感谢党和政府!

  在搭建帐篷的同时,定日县珠峰应急民兵连还为陈塘村群众捐赠了大米、面粉、罐头、砂糖、奶粉等食品。王珅说,从3日开始,指挥部还将继续组织力量,将食品、被褥等救援物资运到陈塘,让灾区群众生活得更好。

  太阳渐渐西斜,当我们离开陈塘的时候,79岁的其梅老人挨个拉着我们的手,哭诉地震带来的不幸遭遇,感谢党和政府及时的救援。她说:“最危难的时候,是共产党和金珠玛米出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搭建帐篷,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王珅安慰她说:“你不要担心,不要难过,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

  晚20时,天色已晚,我们安全回到停车处。就在下山路上,我们得到了陈塘恢复手机信号的消息。徒步12公里的陈塘之行,一定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记者薛文献、拉巴次仁)

  原标题:绒辖震区采访手记:徒步走进“孤岛”陈塘村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